在论语中,与“不耻下问”意思相近的名句有哪些
1、“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骄傲自满
3、不耻下问则是强调学习要虚心,不怕问问题,不怕向比自己资历和知识水平高的人请教和学习,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师德和学德的一种体现。
4、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5、在这章经文中,不耻下问下一句是:是以谓之文也。
6、敏而好学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指正直、坦率的人,而“小人长戚戚”则是指心虚、忧虑的人。
8、这个句子反映了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反省的体现。
9、这样的成语有很多,比如: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10、好为人师
11、神气活现
12、不耻下问的近义词:不矜不伐、功成不居、谦虚谨慎
13、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是指虚伪的言辞和表情,而“鲜矣仁”则是指真正的仁爱之心很少见。
14、举一反三
15、诲人不倦(拼音:huìrénbùjuà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述而》。
16、这些成语都源自于《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经过演化和固定后成为了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7、居功自傲
18、《论语》中的很多语句都被后人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句表达友谊的成语,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真是太好了。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非常著名的成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22、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不以向自己地位、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不耻下问的反义词:目空一切,妄尊自大,神气活现,自高自大,师心自用,好为人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2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这个句子出自《论语·里仁篇》,是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一种方法。
26、摘自《论语·公冶长篇》
27、有问必答
28、《论语公冶长篇》中
29、见贤思齐
30、[反义词]
在论语中,与“不耻下问”意思相近的名句有哪些
31、不耻下问的反义词:有问必答、神气活现、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好为人师、师心自用、自高自大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句表达学习的成语,意思是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33、学而不倦
34、“不耻下问”的上一句是: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他努力勤奋并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该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35、这章经文的意思是: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奋,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36、温故知新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
38、不耻下问
39、论语不耻下问的前句是“吾日三省吾身”。
40、想到几个先说几个吧。和而不同、绘事后素、言而有信、犯上作乱、既往不咎、见贤思齐、是可忍,孰不可忍、斐然成章、诲人不倦、文质彬彬、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耻下问、循循善诱、欲罢不能、名正言顺、四海之内皆兄弟、当仁不让、道不同,不相为谋、怨天尤人、道听途说、割鸡焉用牛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犹不及、有教无类、患得患失、后生可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杀身成仁、血气方刚、升堂入室。当然,还有很多啦,欢迎补充。
41、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
42、不耻下问的近义词:不愧下学、不塞下流,不止不行、不媿下学,谦虚谨慎,功成不居,不矜不伐,敏而好学,移樽就教,虚怀若谷。
43、自以为是
44、解释: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谥号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