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名篇很多,下面各举两个例子:
赋
《七月》:这首诗详细铺叙了奴隶一年到头的劳动生活,从春耕、采桑、纺织到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和劳动,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伐檀》:这首诗以伐木为题材,平铺直叙地描绘了奴隶们劳动的情景,同时讽刺了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比
《卫风·硕人》:这首诗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描绘庄姜的美貌,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
《风·相鼠》:这首诗用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兴
《周南·关雎》:这首诗以雎鸠的和鸣起兴,联想到人的男女之情,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邶风·燕燕》:这首诗以燕子的飞动起兴,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这些例子展示了《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多样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还增加了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