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描写了多个民俗节庆,具体包括:
上巳节
《郑风·溱洧》描绘了古人为了繁衍后代而祭祀“高襟”的日子,有描写士与女在溱水和洧水边欢庆游玩,他们手中拿着兰,赠送的是芍药。这个节日类似于今天的情人节,时间是夏历第一个逢巳的日子,即三月三日。
过年(春节)
《豳风·七月》中明确提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和“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过年的习俗,包括准备美酒、羔羊进行祭祀。
穿天节
《周南·汉广》记载了一个与襄阳穿天节有关的爱情故事,提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个节日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襄阳的老百姓到汉江边捡小石头,祈求子嗣繁衍和美好生活。
重阳节
虽然《诗经》中未直接提及重阳节,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元宵节
王安石的《元日》诗描绘了古时过年的欢乐景象,其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反映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
这些诗篇通过不同的场景和细节,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民俗节庆和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