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我独异于人”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这句话的意思是: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昭昭”指的是聪明、明白、精明。
“昏昏”则是指昏沉、糊涂、不明智。
这句表达了老子对世俗之人的看法,认为世俗之人往往追求名利、地位等外在的事物,表现得过于张扬和炫耀,而他自己则保持一种低调、内敛的生活态度,不追求表面的聪明和精明。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察察”意味着精明、细致、严格。
“闷闷”则是指迟钝、木讷、不张扬。
这句进一步强调了老子与世俗之人的不同之处,世俗之人追求精明和严格,而他却显得迟钝和不张扬,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皆有以”指的是众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本领和见解。
“顽且鄙”则表示老子自己既顽固又鄙陋。
这句表达了老子对世俗价值观的不屑,认为众人都追求实用和功利,而他却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贵食母”中的“食母”可以理解为追求本源、回归自然、重视生命。
这句是老子对自己独特价值观的自信,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是因为他重视生命的本质和本源,而不是外在的名利和地位。
综合来看,这句话通过对比世俗之人和老子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本源和内在精神境界的思想。他反对世俗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主张回归自然、简单和内心的平和。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