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安全教育措施包括:
开展专题安全教育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内容可涵盖防火、防溺水、防地质灾害、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暴力伤害等方面,确保安全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各地各校要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特别是针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故,通过演练使每一名学生都熟记疏散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快速撤离。
国家安全教育
各地各校可引导学生及家长根据需要,自行观看相关安全教育节目,同时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集中宣传活动
各地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可通过悬挂横幅、更新校园安全警示、校门口安全宣传标志牌、LED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安全隐患排查
对学生宿舍、校园围墙、学校食堂、锅炉房、实验室、危化品保管室、煤气燃气设施、供电设备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并按照五定原则(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抓好隐患整改,严格实行隐患销案制度。
饮食卫生安全检查
组织一次饮食卫生安全检查及教育活动,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交通安全教育
在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之际,教育部门出台“中小学交通安全十问”,明确中小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具体行为准则,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宣传讲解。
生命安全教育
各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分管领导主要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生命安全教育格局,并在生命安全教育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社会实践和宣传普及等方面加大投入。
法制教育
邀请法制副校长或相关专家到学校举行法制报告会,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构建和谐校园。
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提醒家长随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落实假期家庭管控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学生安全。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中小学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