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邹平县刘家井村一带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即著名的 刘井战役。以下是战役的详细经过:
背景与部署
1939年5月下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奉纵队指示,开展章丘、齐东工作,以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杨国夫率部由胶济路南返回清河区后,在桓台东沙沟子村与景晓村等会合。
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等,率领七团、十团、十一团、长桓独立营、特务团的一连和三连,会同高苑县“第二梯队”共3000余人,在邹平县刘家井子一带集结。
第三支队司令部机关、特务团一、三连进驻刘家井子村。
敌人进攻
刘家井子村在邹平西北平原上,南据胶济铁路20多公里,西去济南50多公里。
第三支队在此集结的情报被敌人探知后,敌人迅速纠集九户、魏架桥、青城的日伪军2500余人,从西、北方向向刘家井子村一带进犯。
敌人又迅速调集邹平、张店、周村等地日伪军3500余人增援,并配备汽车100多辆,骑兵150余名,长途奔袭,于6月6日拂晓向第三支队司令部驻地刘家井子村及周围村庄猛烈攻击。
战斗过程
第三支队司令部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指挥战斗,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第三支队以简陋的武器,英勇抗击5000余敌的围攻,创造了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的战绩,成为山东抗战史上颇具影响的一次大战,粉碎了日军消灭三支队的企图。
战斗进行到当天下午,为了保存实力,第三支队向刘家井西南方向突围转移,主动撤出了战斗。
战斗结果
第三支队毙伤日伪军800余人,其中日军417人,打出了军威,扩大了政治影响。
长桓独立营在战斗中做出了重大牺牲,营级干部全部壮烈牺牲,连、排干部伤亡殆尽。
历史意义
刘井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与日伪军在山东进行的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为后续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邹平刘井战役的详细经过,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八路军在装备简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以少胜多,英勇抗击日军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