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毕业于台湾大学,中国台湾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他以其犀利的文笔和批判色彩浓厚的内容,在文学界和政治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经历
李敖在193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
1949年,随父母定居台中。
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后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考进入台大历史系。
文学与学术成就
1957年,在《自由中国》发表《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引起胡适注意。
1961年11月,发表《老年人和棒子》,揭开六十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序幕,并出任《文星》总主笔。
1970年,因抨击当政者言论而入狱。
1979年,复出文坛。
1981年,因萧孟能控告其侵占案再度下狱。
2000年,凭借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
政治生涯
李敖曾任台湾“立法委员”。
他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包括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晚年与逝世
2018年3月18日,李敖因罹患脑癌在台北市逝世,享年83岁。
在逝世前,他仍积极从事写作和演讲,并在电视媒体上主持节目《李敖有话说》。
李敖的著作和思想在华语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学者,也是一位勇敢的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逝世被视为文坛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