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确实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他的著作《荀子·性恶》中有明确的表述。以下是荀子关于人性本恶的原话: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这段话的意思是,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有好利的欲望,顺着这种欲望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争夺和辞让的消失;人的本性也有对恶的倾向,顺着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残害和忠诚的消失;人的本性还有耳目之欲,顺着这种欲望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淫乱和礼义的消失。因此,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所谓的善是后天通过教育和修养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