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天种黄豆,麦茬无早豆。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豆的种植时间应该选择在夏至节气后的三天,此时小麦已经收割完毕,茬间套种效果最佳。大豆喜温喜光,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开花结荚最适宜的温度是27℃左右,低温下生长不良,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6℃。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这句话表明,种植大豆时不需要深翻犁地,直接点种即可。如果遇到雨天,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播种,因为大豆种子硬实,吸水能力差,发芽后根系弱,对土壤有机质的吸收慢。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割完小麦后直接播种,这样不仅减少了灌溉用水,还能保留土壤有机质,降低劳动成本。
若要豆苗齐,点种在地皮。这句话强调,大豆播种时应该浅播,因为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时会冒出两片嫩叶。如果播种过深,种子发芽后会靠子叶拱出地面,难以顶破土层,容易变成黄苗、弱苗,并且在天气炎热多雨的情况下,大豆容易在土壤里腐烂,导致田间缺苗严重。一般来说,大豆播种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温度和氧气供种子发芽。
不稀不稠,一拃出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播种黄豆时要合理密植,株距约为一拃多一点,即成年人张开虎口,大拇指与食指两头的距离,大约18厘米左右。同时,也要根据大豆的品种特性调整种植密度,分枝多、株型开展的品种种植密度宜小,分枝少、株型收敛的品种种植密度宜大。此外,还要遵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一般来说,大豆的播种密度每亩约为1.5—3万株为宜。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句话表明,清明节前后是种植瓜类和豆类的适宜时间。
蚕豆要深,大豆要浅。这句话说明,蚕豆的播种深度应该比大豆深一些。
芒种三日打麦场。这句话意味着在芒种节气后的三天,是小麦收获的时间。
这些谚语总结了黄豆播种的最佳时间、土壤处理、播种深度和密度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