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关于诚信的国学经典文章【53句精选】

关于诚信的国学经典文章

1、《中庸》: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即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度和平衡。例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2、《论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哲学和道德规范的教诲。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励志名言。

3、菏泽有一名大臣叫做杨震,为官清廉,常向朝廷举荐人才。一天晚上,受他举荐为官的王密去拜会杨震,王密捧出金子要送给杨震,杨震拒绝了他。王密坚持道:“在夜里,没人会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4、管鲍之交

5、张良拜师

6、这些国学正能量知识帮助我们塑造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念。

7、许衡不食梨

8、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处肉刑,并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为救父亲向汉文帝上书,表示肉刑令刑犯不得改过自新,愿意进宫为奴婢,以抵父亲的罪名。汉文帝非常感动,废除了肉刑,而“缇萦救父”也成为著名孝顺的典故。

9、千里送鹅毛

10、仁爱之道:儒家思想中,仁爱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同情、关爱和互助。它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11、励志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前,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以下是一些与励志有关的国学经典:

12、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但两人依然是好朋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13、诚实正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实正直的品质,认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正直不仅指不撒谎,更强调真诚、信守承诺、讲真话。它提醒我们要坦诚待人、诚信为本,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14、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平衡、中正和适度。它教导我们要遵循道德准则,坚持中庸之道,在任何事情上都追求平衡和和谐。

15、唐朝时,来自云南某地的特使缅伯高奉命向唐太宗进献天鹅。在路上,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缅伯高仍然千里迢迢把礼物送到,并说:“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此后,“千里送鹅毛”被用以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16、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虽然历尽艰辛,他也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17、忍让宽容:国学教导我们学会忍让和宽容。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让我们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错误,给予他们改正和成长的机会,以和平与和谐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18、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休息,他们不忍打扰,于是静静等待老师醒来。不一会儿,屋外下起大雪,天气寒冷,等程颐一觉醒来,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19、扬震拒金

20、赵柔卖犁

21、一诺千金

22、孝顺敬老: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尊敬和孝顺父母和长辈。孝顺是成就人格的基础,教导我们珍惜家庭的温暖,传承家族的美好传统,为人子女要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

23、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形容人重然诺、守诚信。

24、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5、李士谦乐善好施

26、许衡是元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旁边人劝他,这棵梨树现在没有主人,你何必介意。他回道:“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拿别人丢失的东西,我不能接受。”

27、崔枢还珠

28、晋代有两个家境贫穷却勤学上进的人。一个叫李胤,在夏天以小口袋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另一个叫孙康,在冬天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于是,人们以囊萤映雪形容刻苦学习。

29、囊萤映雪

30、范仲淹是北宋爱国名臣。他听说有的地方修盖官第豪宅,砍毁珍贵林木,便极力谏言反对;知道江淮出现旱灾蝗灾,又劝皇帝开仓赈灾。而他抒发抱负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在后世广为流传。

关于诚信的国学经典文章

31、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兵攻城。他不肯扔下朋友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都得救了。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32、晏子拒赏

33、缇萦救父

34、苏武牧羊

35、以上是一些与励志有关的国学经典,它们不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还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6、秦秋时,齐国国相晏子上朝用着弊车驽马,十分简陋。齐景公多次派人送给他豪华大车,他都谢绝了,认为自己管理百官,应该从自己做起、勤俭节约,为百官和百姓做出表率。

37、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的那个人。

38、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宝珠。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宝珠,而是将其一同葬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传为美谈。

39、《孟子》:这是一本关于人性和道德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而不是外部环境。

40、《大学》: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先修好自己的品德,才能治理好家庭、国家和天下。

41、北朝的李士谦家境富裕,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42、荀巨伯探友

43、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

44、范仲淹心系天下

45、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起读书,成为好朋友,他们学成归家后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再次相聚。两年后的中秋,张劭杀鸡备饭,家人们都说,都这么久了,他不会来的。张劭不以为意,到了中秋节,范式果然千里迢迢赶来,两人把酒言欢。

46、在中国古代,传颂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每每想起他们,都会心里一暖。

47、程门立雪

48、《弟子规》: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听从他们的教导。

49、关于国学正能量知识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励志激励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以下是一些国学正能量知识的例子:

50、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虽奇怪老人的举动,但出于尊敬老人,还是照做了。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书,正是军事典籍《太公兵法》。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典故。

51、孔融让梨

52、荀巨伯舍身救友

53、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同住在太学里读书,是很好的朋友。学成离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在张劭家再见。两年后中秋节,张劭杀鸡备饭,家人都说,过了这么久,朋友一定不会来的。没想到,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然从千里之外赶来。两人守约重诺的典故也由此流传。

上一篇上一篇:要离开一个地方的诗句-推荐10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