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优选敏而好学不耻【68句】

敏而好学不耻

1、不耻下问,汉语成语,读音为bùchǐxiàwèn,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出自《论语·公冶长》。

2、不耻:不以为是可耻下:地位或学识低下意思是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下的人询问请教而不认为是可耻的。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不耻于使自己低下去请教别人。

3、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4、不耻:不以为耻,不以为有失体面。指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5、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6、意思: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7、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8、【拼音】:yùnpáobùchǐ

9、【出处】:《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10、不耻下问:不以不会问题问别人请教提问感到耻辱,形容谦虚好学,虚心求教。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12、“不耻下问”是一种表达谦虚、学习态度良好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即使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也不会因为不懂或者不清楚而觉得丢脸,反而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以便更好地学习、进步。

13、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14、好为人师

15、意思是谦虚、好学。

16、不耻下问的典故:

17、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为什么孔文子能够成才的原因。孔子回答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缘故。这2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因此不耻下问成为了劝学的寓言故事。

1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20、不矜不伐

21、不耻下问出自于《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不矜不伐谦虚谨慎

2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4、自以为是

25、有问必答

26、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谦虚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27、【故事阐述】

28、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29、【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30、是寓言故事。

敏而好学不耻

31、【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  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那才叫难。

32、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

33、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生前的为人配得上那样的谥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非常聪明,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34、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学(4),不耻(5)下问(6),是以(7)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35、谦虚谨慎

36、扩展资料

37、【成语】:缊袍不耻

38、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9、扩展资料:

40、不耻下问是历史故事不是寓言故事。

41、《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2、详细解释:

43、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4、虚怀若谷

45、“不耻下问”指的是不因为自己的才能或地位高而不问或不学习。常用来表达当一个人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在谦虚的心态下,勇于向别人请教或寻求帮助的态度。

46、自高自大

47、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

48、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49、功成不居

50、【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1、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52、意思是乐于向比自己低的人学习,造句:六、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53、不懂就敢于大胆的问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不以自己不会而问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感到羞耻。成语出自《论语.公治长》,形容虑心好学习。

54、这种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谦虚、好学和进取精神,也是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不耻下问”的精神,勇于向别人请教、借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55、造句:他不仅学术地位崇高,而且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让人更加尊敬他。

56、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57、【解释】:缊袍:以乱麻、乱棉絮成的袍子,指古代贫者之衣;耻:丢脸。虽然穿得很破,而不认为丢脸。形容人穷志不穷。

58、发音:bùchǐxiàwèn

59、[bùchǐxiàwèn]

60、不耻下问,意思是向比自己地位低,或者学问少的人请教,不感到可耻。

敏而好学不耻

61、“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62、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在句子中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63、一个人只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就定能日益长进。

64、答:不耻下问。

65、敏而好学

66、骄傲自满

67、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形容谦虚好学。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下面是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

68、七、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上一篇上一篇:形容秋天的两个字词语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