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诚信故事孟子
1、这个故事我们总结两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和背后的女人。孟子背后的女人便是他的母亲。
2、;「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
3、「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
4、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5、“诚”,乃诚实无欺,“信”乃踏实守信,“诚信”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道德感和责任感。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子贡向孔子问治理国家的原则,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失“民信”,“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民众不信任国家,国家就不能存在了)。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也主张“诚信治国”。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商鞅变法造就了强大的秦国,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推出什么法令,而是先取得民信。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讲:“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可见,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一个政府的可贵,并将其付诸实践。
6、五、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7、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8、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9、;「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荀子•强国》)
10、孟子休妻
11、三、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2、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13、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14、从一定意义上,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二者是相通的,基本内涵都是真实无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诚实可信的.
15、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16、始作俑者
17、鞭打芦花
18、孔子学琴
19、;「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20、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传说孟子少年时极其好学,见到什么都跑过去学习一番。一开始的时候,孟母和孟子居住的地方有一块墓地,此地经常有人举办丧失,于是孟子经常跑过去跟着办丧的人学习。孟母一看,感叹这里不是该居住的地方,连忙搬走。
21、《曾子杀猪》原文曾子之妻之市⑴,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⑵,顾反为女杀彘⑶。”妻适市来⑷,曾子欲捕彘杀之⑸,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⑹。"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⑺耳。婴儿非有知也,待⑻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⑼,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⑽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⑾也。" 遂烹彘也⑿。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注释⑴市:集市。⑵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⑶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⑷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⑸(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⑹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⑺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⑻待:依赖⑼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今:现在。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⑽而:则;就。⑾成教:教育有效果。⑿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启示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22、孟母不欺子
2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论语•学而》)
24、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25、说完孟母便认识到自个对孩子说的话是不恰当的,为了实习自个所说的话,不让孟子感觉到妈妈言而无信,孟母便专门跑到邻居家买回了猪肉,给孟子吃。
26、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27、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28、;「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
29、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30、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中华民族诚信故事孟子
31、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32、商鞅立木取信
33、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
34、;「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35、所谓信实,就是指不违背和忘记自己的诺言,一定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36、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37、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38、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39、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40、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41、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42、;「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
43、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44、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45、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46、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47、既然说到了孟母,就再接着说孟母的一个教育故事。再孟子小时候,一次看到邻居家杀猪,于是懵懂的孟子过去问母亲,邻居杀猪干嘛?孟母当时随口答道:“给你吃”。可话音刚落,孟母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从小就再教育孟子诚实,现在怎么能忽悠欺骗孩子呢,这不是再教他不成熟吗,于是立马赶去邻居家买下了猪肉。
48、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49、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50、这种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诚信教学是几千年来都应当继承和发扬的,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话必定要有诚信,说到做到,不然,孩子长大往后就会觉得爸爸妈妈说话都不可以不算话,自个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了。
51、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52、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53、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54、一暴十寒
55、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56、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57、以下讲几个有关孟子的小故事:
58、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59、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60、孟母还一马当先,教学孟子不能说话不算话,没有信用。
中华民族诚信故事孟子
61、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为《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才能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62、孟子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始作俑者、孟子休妻、五十步笑百步等等。
63、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64、二、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65、啮指痛心
66、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67、四、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68、孟子杀猪
69、颜回好学
70、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71、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72、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73、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
74、诚信小故事: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75、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76、孟子小时分,有一次邻居家杀猪,他问妈妈,为何邻居家要杀猪啊?孟母随口说,是为了给你吃肉。
77、孟母三迁
78、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79、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80、第三次终于搬到了学宫旁边,于是这次孟子跟着那些文人学习礼法和知识。孟母一见,这才满意,感叹此地才是应该居住的地方。
81、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82、关于诚信的古代名言:
83、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由此证明诚信是治国之本.
84、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杀豚不欺子
85、孟母三迁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
86、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87、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88、第二次地方有很多集市,于是孟子就经常跑去模仿那些商人,学习他们经商的手段和说话的方式。孟母一见,觉得不是好地方,便再次搬走。
89、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90、孟母说:“什么原因?”
中华民族诚信故事孟子
91、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