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古诗词中,写“梧桐”通常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24句文案】

古诗词中,写“梧桐”通常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2、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3、梧桐的诗很多,著名的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4、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5、薛本《苏文忠公全集》根据词意及“书空”之典,认为此词“当写于黄州时期或南迁之后”。而苏轼在黄州时曾于元丰六年(1083年)春夏间患病,病愈在闰六月底,与此词所写深秋景色不符。绍圣元年(1094年)迁惠州后,苏轼于绍圣二年(1095年)七月痔疾发作,八九月间始愈,时已至深秋,与此词所写景色相合。此词或作于此时。

6、一、梧桐的原型及比兴的审美象征意象

7、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8、梧桐在秋天是最早落叶的。《广群芳谱?木谱六桐》载:“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宋玉《九辩》有“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白露既下白草兮,奄离披此梧木揪”之句。对于心情悲苦的人来说,肃杀的秋天,真是触目成愁。于是,“秋”、“梧桐”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一首诗或一首词中,作者往往不是借单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多种整体意象来显示的。诗词意象的组合,一般由情感的链条连接着、维系着,在创作过程中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成生命,必须有情趣事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3]。所以文人用情感链条将“梧桐”意象与其他意象结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它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为了铺叙景致,渲染秋色,梧桐往往与金井、风、雨、月、残照等一起营造一种凄清孤怨的意境。(一)金井梧桐中国人喜欢在水井边种梧桐树,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吉祥民俗观念。民间认为水井中有龙神,而梧桐树又可以招来凤凰,所以在水井边种梧桐树,是上有凤下有龙的民间龙凤吉祥民俗观念形式化呈现。当肃杀的秋季来临时,水井边的梧桐落叶最早送来了消息,所以文人在咏叹秋季时,“金井梧桐”是不可缺少的复合意象。陆龟蒙《井上桐》诗云:“美人伤别离,汲井长待晓。愁因辘轳转,惊起双栖鸟。独立傍银床,碧桐风袅袅。”写一闺怨女在碧绿的梧桐树下的水井边汲水,靠在井栏上若有所思。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云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的少女,在凄凉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在这些古诗词句中,“金井”这个意象是作为“梧桐”意象陪衬而出现的,但带给读者的是整体的艺术效果。古井边的梧桐落叶是和人的悲凉、忧伤怅惘等特殊心境相契合的,所以文人们缘物托情,使金井梧桐也有了生命的灵性――会孤独、寂寞、愁苦。它通常传达的感情有:对秋的咏叹,秋夜怀人之情,失意文人的寂寞,孤独情怀。(二)秋风梧桐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在对秋季景色的描写中,“风”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词不着一字言愁,却在飒飒西风烘染的氛围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人低徊不已。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纷纷飘落,只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景象,但是一旦诗人将它写入诗里,就不是完全的客观物象,而给人带来一种寂寞萧瑟之感。张抡《醉落魄?咏秋十首》:“火云方见奇峰簇。飒飒西风,惊堕井梧绿。”李清照《忆秦娥》:“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叶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蓼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赵长卿《卜算子?秋深》:“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孟郊《秋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这些都通过“秋风梧桐”这个复合意象表达了悲秋的主题。(三)梧桐雨声借助“雨”意象的凄冷的氛围,以衬托出孤枕不眠的离愁客愁,莫过于摹写静夜雨声。当夜幕垂下后,人们对雨的听觉非常敏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特别具有穿透力,直人深夜未眠人的心里。为了追求夜雨更加清晰的声响效果,古代文人们往往借助于梧桐树叶写雨之声。著名的有晚唐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借三更时分梧桐冷雨的一叶叶、一声声,烘托出闺中女子的一怀离愁别怨,极为凄婉动人。温庭筠此词中的“梧桐雨声”作为一个特写的意象,一再出现在以后的宋词创作中,它由个体意象成为公共的意象,带有渲染离情愁怀的特定色调。相似的有,张辑《疏帘淡月》“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刘过《贺新郎》“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晏几道《清平乐》“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等。总之,梧桐雨声在古诗词中层出不穷,它通常所表达的主题有三:一是离别伤情主题,二是思乡怀人主题,三是悲秋主题。(四)月亮梧桐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认为:“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空”的产生离不开距离,诗歌创作除可感可触的生动形象外,还需要营造没有“实体”的“空白形象”,在一种依稀飘忽的距离中,使诗歌意象充满灵动之感。所以诗人们根据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经常描写稀疏月光下的梧桐,使它有了凄凉、凄清之美。其实,月亮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离乡怀人的意象。梧桐与月一起构成画面不仅产生了朦胧凄清之美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使梧桐不可避免地有了思念之愁。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清秋之季,在夜晚之时举首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梧桐深锁,愈显凄凉,愈能勾人情思。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夜深人静,一钩弯月挂在那棵梧桐稀疏的树枝上,月色婆娑,让人备感寂寞孤独。相似的有:晏殊《采桑子》“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周邦彦《咏秋夜》“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等。总之,朦胧月色之所以给人美感,是因为朦胧虚化了景观,使人与景观之间有了间隔,产生了距离美。文人常用“月色梧桐”这个复合意象表达闺中少女的哀怨情丝和羁旅异乡的文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等。(五)残照梧桐游子漂泊在外看到黄昏落日,对家乡的思念更添了几分,因此“残照”的体验也就分外刻骨铭心;闺中少妇想念远离家乡的爱人,看到黄昏落日,这种相思之情更难以忍受。因此“残照梧桐”这个复合意象更寄托了一番伤情别绪。冯延巳《虞美人》:“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张先的《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前者主要表现心理的怅恨,后者主要表现闺情。总之,上述五个复合意象主要表达了一个这样的主题,“秋——梧桐——愁——相思”。而梧桐和其他意象一起营造意境,起到了烘染氛围、奠定抒情基调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其中的“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词、几句诗词或一句诗词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词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向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欧阳修《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这两句词中包含了四个意象――“梧桐”、“蓼花”、“烟”、“雨”,这四个意象相互作用构成了秋季萧条冷落的意境。当由诸多意象融合成意境时,往往有一个意象起主导作用,用以联结其他的意象。“梧桐”意象在诗词创作中,有时就像是一条主线,将其他零散的意象串联成一个整体,来营造诗境词境。在《芳草渡》的四个意象中,“梧桐”是主导意象。那秋季中凋零的蓼花,寒冷的烟雾,缠绵的秋雨,都由“梧桐”叶落而生发和延伸。再如吴文英《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渡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这几句词中正是有了殷云渡雨梧桐落的意象,才使全词呈现出孤寂凄凉的色调。同样还有乩仙《忆少年》:“落尽梧桐秋影瘦。菱鉴古、画眉难就。”梧桐叶落是形成这首词意境的主导意象。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文人们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或表达漂泊异乡的孤寂情怀,或表达失意的寂寞之感,或表达闺中少妇的伤感怅惘之怀,或表达萧瑟秋季中的悲苦之感。选取几首带有“梧桐”意象的诗词烈女操唐代: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宋代: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宋代: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代: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五代:李煜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清代:纳兰性德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梧桐影?落日斜唐代:吕岩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沉醉东风?七夕元代:卢挚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宋代:周紫芝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踏莎行?碧海无波宋代:晏殊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冬夜寄温飞卿唐代:鱼玄机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鹧鸪天?佳人宋代:苏轼罗带双垂画不成。殢人娇态最轻盈。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宋代: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清代:顾彩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酹江月?夜凉宋代:黄升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倾杯?金风淡荡宋代:柳永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清平乐宋代:晏殊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唐代:尹鹗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立秋宋代: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9、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在诗词中常来比喻寂寞,院内梧桐依旧,然却物是人非,黄昏日暮又勾起了幽思。作者在如此景色中深感寂寞荒凉,偏偏天气阴雨淅沥,无边丝雨细如愁,更加重了凄清的愁绪。有屋漏偏逢连夜雨之意。

10、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11、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12、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13、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14、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

15、梧桐作为人们喜爱的树木,种植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它最早出现于《国风?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从这首诗中可见梧桐材质美好而高洁,是造琴的良好木材。桐琴音质清越而悲凉,“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酴醇”。古代的琴瑟是一个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弹奏者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悲欢离合情怀。如李白《长相思》(其二)“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梧桐可以招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如北宋安徽铜陵人陈翥在其《桐谱?斜源第一》中写道:“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萋萋,雍雍喈喈。”后代文人把梧桐这种象征义发扬光大,出现了许多名篇名句。如诸子百家中的《庄子?秋水》:“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里的“鸩雏”是指凤凰一类的鸟,在《晋书》中也有记载,《苻坚载记下》云:“长安又谣日:‘凤凰凤凰止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及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数杜甫的一句名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自古以来,凤凰是百鸟之王,是真、善、美的化身,梧桐作为它唯一的栖身之地,可说是一种祥瑞树,能给主人带来幸福和好运。所以在古代人们大量种植梧桐,它们或被植于田地、庭院,或种于道路两旁。爱情是古今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古人常借助不同的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的需要而选取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它是作者观念的物化。常见的意象有:鸳鸯、凤凰、斑鸠、蝴蝶、红豆、梧桐等。当这些现实中的东西进入文学创作,融合了作者的人格情意和审美趣味后,它们带给读者的是无穷的审美想象和欣赏魅力。相传梧桐是雌雄异株,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两相偕老,同生共死。文人们便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寄予了它爱情的审美意蕴。遗憾的是梧桐常暗示着爱情的失落,如“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预示着飘零摇落的命运、中道分离的悲剧是必然的。贺铸《鹧鸪天》用“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痛悼爱妻的逝去。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梧桐作为连理枝的意象,象征着意中人由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相伴相随,只能寄希望于死后形成连理枝、相思鸟。白居易的《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点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发生的凄清氛围。后人多沿用“秋雨梧桐”来形容二人的爱情悲剧。如高明《咏别》中的“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16、你好,出自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是春的写照与秋的表现……春风吹的时候就是桃李花开的季节,有桃李映衬就更显盎然情景.秋雨下时,也便是梧桐落叶的季节.桃李花,与梧桐叶注解了春秋.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是一种大自然的气候反映.意思是:春风吹,那么桃李花就要开了.春天桃李花开;秋雨来,那么梧桐就要落叶了.秋季梧桐落叶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17、二、与“秋”有关的梧桐复合审美意象

18、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原型就是“反复出现的意象”。从《诗经》到现代作品,梧桐这一意象被历代文学不经意地传递着,并在延续的过程中再生着多种类似而又别开生面的含义。它是无数经验的形式,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留下的痕迹。创作过程是激活原型意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自由创作只是一种幻想,因为他必然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社会时代背景以及作家本人的理解结构的制约。从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梧桐意象来看,原型意象就是作家自由意志背后的一种力量,驱使他沿着某种文化方向发展,使其作品意象带有集体无意识的痕迹。读者的文学活动也因此具有更加深邃的层次。由于作品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超越了人类意识经验的范围,读者在阅览时不可能完全是理性的把握,而只能通过直觉来感悟。一旦古老的原型与读者发生内在的深刻的联系,就能够左右读者的感情和幻想,使读者在不自觉的神往之中理解它的深刻意蕴。梧桐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使用频繁,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富贵、祥瑞、爱情、愁苦等。西方评论家称这些特定意象为“原型”或“种族的记忆”。梧桐意象源于原始混沌意识,是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获得的意象和模式,它借助于文艺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中,不但与种族的历史联结在一起,而且与人类整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荣格说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原型的情境出现,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随着历史的发展,梧桐意象被世代传承,又反复被历代文人强化、激活,与宏观的宇宙相沟通,与生命的律动相结合,以极大的灵活性表现人的精神意趣,成为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梧桐雨声在古诗词中层出不穷,它通常所表达的主题有三:一是离别伤情主题,二是思乡怀人主题,三是悲秋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梧桐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起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文人笔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象征意象。

19、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0、这首词创作于苏轼晚年,属悲秋之作。

21、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2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23、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

24、梧桐象征的吉祥如意的祥瑞之兆,中国民间有象征着吉祥的凤凰鸟常常栖息在梧桐树上的说法,因此梧桐树也随之成为了吉祥如意的象征,走在栽满梧桐树的街道,仿佛自己也正在通往幸福。

上一篇上一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多少字数优选6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