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夜湓亭望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2、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读后让人能想象出诗人观望明月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多么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可却出现相反结果,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十五望月显然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
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6、阅读感知:
7、十五夜望月》
8、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9、《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10、私以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写尽了中秋。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2、《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
1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4、今夜清光似往年。
15、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6、不知秋思落谁家。
17、《中秋月》苏轼
18、王建: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19、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1、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2、中庭地白树栖鸦,
23、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4、湓浦沙头水馆前。
2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6、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
27、今夜月明人尽望
28、佚名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29、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是对比,后四句是抒情。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30、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
8月15日夜湓亭望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唐·王建
32、今年八月十五夜,
33、作者简介:
34、(最喜欢的)
35、曲江池畔杏园边。
36、昨风一吹无人会,
3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不是李白写的。
39、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4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1、冷露无声湿桂花。
42、西北望乡何处是,
4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6、答,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4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8、东南见月几回圆。
49、昔年八月十五夜,
50、《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5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52、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