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不耻下问的前一句是什么-摘抄47句

不耻下问的前一句是什么

1、“不耻下问”的上句为“敏而好学”。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该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5、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但是仍然被谥为“文”,文在谥法中是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6、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7、释义: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8、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现在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上句。

10、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12、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3、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4、形容一个人非常谦虚,不懂的问题会及时向别人请教。

15、各抒已见:

16、《论语》中的原句: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不耻下问在《论语》中对应的出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19、精益求精:

20、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21、【解释】: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2、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对应的语句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

24、不耻下问”的上一句是: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他努力勤奋并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当作耻辱。敏:聪明。好:喜好。耻:以...耻辱。

25、出自《论语》。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7、(2)敏:敏捷、勤勉。

28、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9、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30、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不耻下问的前一句是什么

31、触类旁通

32、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的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34、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知识、成长进步。

35、不耻下问:

36、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知识有渴求,不怕向他人请教、探讨自己不懂的问题。

37、(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38、古为今用

39、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白话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赏析:《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40、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41、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2、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努力勤奋并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凭借这一点称他为文。”

43、出自《论语》因为《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一个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怕被别人看作是愚笨而不主动去向别人请教,这是做学问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和事业的必备品质。

44、整句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说的名句。意思是他聪明好学,而且向水平比他低的人请教学习。

4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47、在当今社会,这句话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变幻莫测,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保持敏而好学不断学习,才能在竞争中不落后。

上一篇上一篇:代表五谷丰登的字-摘抄58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