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渔家傲秋思选自汇总40句

渔家傲秋思选自

1、渔家傲·秋思

2、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3、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7、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8、译文注释

9、渔家傲秋思描写的是西北边塞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范仲淹〔宋代〕

13、征夫:出征的将士。

14、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15、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16、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17、宋代:范仲淹

18、“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19、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20、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用了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里,一直把匈奴感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

21、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22、创作背景

2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24、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2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6、【作者】李清照【朝代】宋代

2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9、《渔家傲·秋思》

30、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渔家傲秋思选自

31、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32、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33、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

34、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3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6、《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37、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8、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39、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40、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上一篇上一篇:中秋唐司空图古诗精选14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