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2、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3、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4、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5、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
6、便要还家。(“要”通“邀”:请,邀请。)
7、通假字,名词用作动词。
8、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9、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10、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11、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3、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14、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15、“具”通“俱”,完全,详尽。
16、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译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是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4)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是像这样.今义指这样) (5)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是<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3一词多义 舍 (1)便舍船(舍:丢下,动词) (2)屋舍俨然(舍:房屋,名词) 志 (1)处处志之(志:作记号,动词) (2)寻向所志(志:标记,记号,名词) 寻 (1)寻向所志(寻:寻找,动词) (2)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的意思.副词) 4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A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 B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 例二:便要还家(是"便要之还家"的省略."之"代"渔人") 5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显示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内战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17、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18、才通人:通,通畅,顺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19、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20、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1、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22、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23、一个通假字:要3、两个借代:黄发垂髫4、三对同义词:要和延,缘和扶,悉、咸和皆。5、四个古今异义词:无论/妻子/绝境/交通6、五组多义词:舍/寻/志/为/遂7、文章线索,课文分段。分三段:第一部分(1):交代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3):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5):故事的结局和尾声。给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8、桃花源美在哪里?景美,人美,生活更美。优美自然风光之美。纯朴友好的民风之美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之美:没有官府统治,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长。
24、三、一词多义
25、中:(1)中无杂树:“中间”。(2)晋太元中:“年间”。(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26、通假字:“要”同“邀”。
27、缘溪行——缘,边缘的意思,名词。句中通沿,是沿着,顺着的意思,属于名词用作动词。
28、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29、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30、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31、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2)寻病终:副词“不久”。
32、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33、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34、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35、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6、通假字:1、⑴具答之。⑵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详细,详尽。)
37、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口液)
38、《桃花源记》归纳:1、词类活用:异:认为……奇怪。
39、“志”通“记”,做标记。
40、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41、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42、二、古今异义
43、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44、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45、文中的词类活用例句还有:
46、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47、处处志之。(“志”通“志”:做记号,做标记。)
48、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49、处处志之:志,标记,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50、一、通假字
51、“缘”通“沿”,沿着。
5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53、“要”通“邀”,邀请
54、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55、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56、“要”通“邀“,邀请。
57、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58、“志”通“记”,做标记
59、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60、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61、古今词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走投无路的境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如此:古:像这样。今:不够
62、巜桃花源记》中“沿着”的意思是:顺着。(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