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相见欢李煜53句

1、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2、línhuāxièlechūnhóng,tàicōngcōng。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汩,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意浅述】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为:

9、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10、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赏析】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

11、wúnàizhāoláihányǔwǎnláifēng。

12、主题思想:由于当时已经南唐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作者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13、第三句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6、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拼音版注音:

17、【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1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李煜(937—978年),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继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称帝三年,宋朝已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形势岌岌可危。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世称李后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声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来苟延求存。

1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1、五代·李煜

22、李煜〔五代〕

23、《相见欢》,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24、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5、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头酝酿著。

26、【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7、这首词写作者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感到极大的痛苦。

28、原文:《相见欢》

2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0、jiǎnbúduàn,lǐháiluàn,shìlíchóu。biéshìyībānzīwèizàixīntóu。

3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32、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3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4、是离愁?

3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7、全词上片主要是借景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首句中“无言”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词人的神态,“独上”勾勒出词人独自登上西楼的身影。接着的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登楼所见的景物,这凄凉的景物又勾起了词人内心的愁恨。表达了词人心中不可言喻的悲伤。

38、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让读者随之心情起舞。

39、wúyándúshàngxīlóu,yuèrúgōu。jìmòwútóngshēnyuànsuǒqīngqiū。

40、《相见欢》作者李煜,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

41、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毒死。

42、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43、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师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将李煜俘获到汴京。

44、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45、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46、〔五代〕

47、李煜相见欢

48、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

49、《相见欢》表达了作者悲痛的亡国之情。在开宝八年,南唐灭亡。李煜作为最后一位君主被宋太祖囚禁待罪于汴京,还被封为“违命侯”,在被囚期间,李煜作下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首词。

50、下片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比作愁续,丝线可以剪断整理,但心中的离愁是无法剪断理清的。尾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别是”表示曾经是天子,如今却成为阶下囚,无法倾诉,只能“无言独上西楼”。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51、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52、词中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抒发了国衰的悲叹。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这句伤凄惜心,面对美好事物的殒落,而自已爱莫能助,其心情是何等痛苦。长恨长东,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53、【年代】:五代十国南唐  【作者】:后主李煜  相见欢·秋闺  本调昉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本调三十六字。凡两用韵,前半皆用平韵。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与"捣链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为九字句,于第四字略断作豆,但也有于第六字断句者。(万氏《词律》)此等九字句尽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后再寻两字冠之。后主此词正用此法。后半起二句换仄韵最宜注意。万氏《词律》云:「断乱二字,是换仄韵,各谱具失注,是使学者失去二韵,其误甚矣。」第三句仍协平韵,与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为九字句,句法与前半末句无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  版本1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版本2  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  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  院中只有梧桐。秋风扫落叶。哗然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清,寂。独坐秋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  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去,躲不开。装愁绪的箱箧,却依然空。  相见欢,分离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别离,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  别离既然愁苦,何相逢。无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头.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上一篇上一篇:白居易简介3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