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相见欢优选66句

1、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赏析乌夜啼②【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②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2、【词意浅述】

3、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5、línhuāxièlechūnhóng,tàicōngcōng。

6、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7、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8、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9、“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10、胭脂泪,③相留醉,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者】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11、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12、jiǎnbúduàn,lǐháiluàn,shìlíchóu。biéshìyībānzīwèizàixīntóu。

13、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煜【作品】:相见欢【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注释】:

14、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15、“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16、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17、[2]离愁:指去国之愁。

18、相见欢·月明疏影林间

19、佚名〔宋代〕

20、苏轼未写过相见欢

2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2、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23、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24、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25、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26、李煜〔五代〕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7、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28、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2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30、【相见欢】李煜

31、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32、zìshìrénshēngzhǎnghènshuǐchángdōng。

33、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34、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35、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拼音版注音:

3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7、wúnàizhāoláihányǔwǎnláifēng。

38、月明疏影林间。水潺潺。一点浓香十里、渡关山。且莫负。好分付。冷无眠。只怕笛声呜咽、到愁边。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

40、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4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2、他答案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43、wúyándúshàngxīlóu,yuèrúgōu。jìmòwútóngshēnyuànsuǒqīngqiū。

44、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作者小传】: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45、“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46、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47、“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48、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49、yānzhīlèi,xiāngliúzuì,jǐshíchóng。

5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1、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52、[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5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4、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5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6、李煜〔五代〕

5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60、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61、②谢:凋谢。

62、作者:李煜

63、[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64、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6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6、年年负却花期!  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注释】  负却花期:谓辜负了大好春光。只合:只得。梅花雪:谓初春时梅花在寻中傲然挺立。梨花月:谓梨花在月光的照射下更加楚楚动人。  【鉴赏】  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二、三句进一步强化这种惆怅。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这两幅象征春景的图画来渲染惜春之情。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己。于是感叹春光之易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伤春惜时之情达到顶点。  从写作上看,全词一唱三叹,读者仿佛窥见一个身影徘徊叹息于春过之时。在情绪上,由自责到惆怅到渴望到无奈,层次分明,突出了一个“愁”字。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张惠言特别推崇比兴寄托。而这首词却直抒胸臆,情感挚朴感人,实不多见。

上一篇上一篇:桥课文优选2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