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诗经 在水一方精选好句313句

1、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2、【唐】李群玉

3、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4、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5、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琼瑶的同名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歌词也是琼瑶写的。整首歌哀婉美丽,意思和《蒹葭》如出一辙,俨然是一首现代版的《蒹葭》。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8、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9、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12、《远水》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4、【唐】马戴

15、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16、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17、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18、【唐】罗邺

19、晞(xī):干。

20、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21、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22、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23、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24、《登楼望水》

25、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26、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27、Iloitertoreach,hadtodelay

28、三、意境的整体象征

29、《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30、【唐】李建勋

31、《诗经·秦风·蒹葭》

32、我对琼瑶的书接触不多,但能感觉到她一定是非常喜欢古典文化的人,因为她很善于在她的书名以及歌词中化用古诗词,比如《青青河边草》改编自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心有千千结》化用了张先《千秋岁》中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碧云天》、《寒烟翠》则是从范仲淹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得来。甚至有些人知道《蒹葭》这首诗,也是从她的《在水一方》开始的。

33、《水帘》

34、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35、《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36、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37、白云之下,蒹葭随风摇曳,倒影浮在涟漪阵阵的水面上,婆娑而舞。美丽的姑娘站在彼岸。透过丛丛蒹葭,我能看到你绰约的身影。可是看得到蒹葭,却无法触及你。这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凉。

38、《观汉水》

39、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40、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41、《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2、[编辑本段]【今译】

43、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44、【赏析】

45、Iwanderhere,hadtolinger

46、《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47、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48、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9、《御沟水》

50、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51、Iseekthesource,away,away

52、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5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4、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55、【唐】白居易

56、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57、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58、《看水》

59、很早以前就听朋友感叹,世上哪种爱情的无奈,能超越泰戈尔所描写的呢?《蒹葭》中的爱又何尝不是如此。你离我那么近,明明就站在我的面前,仿佛触手可及,我不顾险阻一路追寻你而去,到头来只能远远地望着你停在水中央,我永远都无法告诉你,我爱你。

60、出自:《诗经·蒹葭》

6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出自诗经

62、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6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难至矣。”按(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脱之曰:“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抚恤11汕t)之情境也。古罗马诗人桓吉尔名句云;“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国古民歌咏好事多极障,每托兴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减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近代诗家至云:“欢乐长在河之彼岸。”……(钱钟书惜锥编)

64、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65、【唐】梁洽

66、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67、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6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69、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思是: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70、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7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72、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73、为:凝结成。

74、意思是: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75、[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76、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77、《海水》

7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79、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80、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81、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82、【唐】杜甫

83、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84、【唐】韩愈

85、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86、蒹葭即芦苇,在南方,芦苇的生长季节一般是夏季,然诗中所描写蒹葭的颜色是“苍苍”,即深青色,而不是绿色,并且由于天气寒冷,早晨的白露凝结成了霜。由此可以判断,当时已经是秋天了。

87、——春秋·无名氏

88、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

89、《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90、【唐】韩溉

91、Ishouldmeetherwithoutbrook

92、这两句意是: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那一方。描写所思念的人儿远在彼方,由于受阻,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刻的思念。

93、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94、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9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9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97、涘(sì):水边。

98、南湖采白苹。

99、Sheinthereed,amongtheriver

100、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101、【唐】李白

102、reed

103、《诗经·国风·秦风》

104、withhershadowwithoutfere

105、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106、意思是: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107、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

108、相关成语:秋水伊人

109、不由得想起了泰戈尔那首被广为传颂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110、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111、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112、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拓展资料:释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113、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1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5、《望水》

11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17、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118、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119、苍苍:深青色。

1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21、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122、《山下水》

123、《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124、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125、《澄水如鉴》

126、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127、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128、其实“在水一方”并不一定实指具体的方位与地点,它只是隔绝不通的一种象征,目的在于能够写出主人公心之所存与目之所望的一致。因此这两句不妨看作望穿秋水,仍不见伊人踪影的抒情主人公心灵的叹息。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29、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130、还记得大一的时候上文化欣赏课,说到《蒹葭》这首诗,导师首先给我们放的是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歌声如清泉涓涓流淌而出: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131、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132、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133、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134、一、事实的虚化

135、【唐】卢肇

136、【唐】司空曙

137、《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13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39、【唐】顾况

140、《引水》

141、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14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43、【唐】项斯

144、butmeregazeingUstillthere

145、《浔阳观水》

146、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147、跻(jī):升,高。

148、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149、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150、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15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2、拓展资料:

153、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154、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15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56、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157、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158、《四水合流》

15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60、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161、阻:险阻,难走。

162、右:迂回。

163、[编辑本段]【内容述评】

164、ShewithDew,alongtheriver

165、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166、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167、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168、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169、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170、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171、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172、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173、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思是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悄立在河的对面。出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74、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175、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176、这是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的歌词,原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77、【唐】齐己

178、【唐】骆宾王

179、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180、沚(zhǐ):水中的沙滩。

181、YOUandreed,besidetheriver

182、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183、全诗三章,每章只变换了几个字,以此反复,所表达的意思却如出一辙,那便是对心中所爱之人的可望而不可及。这种镜花水月般的爱情,始于《诗经》,并且被认为“古之写相思,未有过《蒹葭》者”,足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84、有位漂亮的女孩子在水那边站,比喻心仪之人或所追求的美好事物

185、onlywatchingherinthere.

18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187、蒹葭(jiān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188、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189、《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好,若不以此礼治国,必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反之则能将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即诗中所指的“宛在水中央”。

190、有一首歌叫《爱如空气》,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幸福隔着玻璃,看似很美丽却无法触及,也许擦肩而过的你,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生命里”,意境和《蒹葭》极其相似。幸福看似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无论如何努力地想去得到,到头来留下的也只是心中的一道痕迹罢了。

191、“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192、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193、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194、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195、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196、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197、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198、Ishouldmeetherbutthedanger

199、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清,黄中松《诗疑辨证》)

200、[编辑本段]【简评】

20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2、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03、《湖亭望水》

204、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20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206、望而不得的爱,飘渺而虚幻,如镜中花,水中月。看得到花的美,却永远触摸不到那样的芬芳;感觉到月的美,伸手却只留下涟漪拂过指尖的微凉。世上有太多这样的爱情,相思之苦,脉脉不得语,只能永远埋藏在心里。譬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譬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譬如《神雕侠侣》中郭襄对杨过的朦胧情意;譬如琵琶弦上诉说着的缕缕相思……

207、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208、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209、【唐】徐夤

210、荷花娇欲语。

211、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还有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他们认为,“所谓伊人”,其实就是贤人,伊人望而不得,暗指的是求贤而不能得。

212、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213、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思是美丽的人,在水道阻隔的另一方

2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15、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21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17、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218、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219、《咏水》

220、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221、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222、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22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24、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在水之循”,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觉点睛欲飞,人神之笔。(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225、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226、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227、愁杀荡舟人。

228、渌水明秋日。

229、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230、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陈子展《诗经直解》)

231、[编辑本段]【参考资料】

232、《流水》

233、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234、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235、《夜渡湘水》

23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37、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238、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239、[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240、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241、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242、《蜀江水》

243、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244、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245、在这个芦苇生长的季节,蒹和葭都长得十分茂盛,晶莹的晨露凝结晨霜,所思念的那个女子站在水的彼岸……本来就很唯美的一幅画,因为思念而显得更甚,但是这种美同时又带着一点清冷。思念的人儿明明近在咫尺,看似触手可及,想沿着河流去寻找她,向她表达爱慕之情,可是路上的障碍是那样多,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到她的身边。她就像一道朦胧的影子,似真,似假,永远停留在水中央。

246、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247、【唐】孟浩然

248、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249、【唐】薛逢

250、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251、【唐】周濆

252、【注释】

253、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254、【唐】崔颢

255、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25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57、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258、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259、IshouldmeetU,withoutcumber

260、二、意象的空灵

261、【唐】张文琮

26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处:周朝《诗经》中的《蒹葭》篇。

263、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264、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世人更愿意相信的自然是爱情之说。所以流传至今,《蒹葭》似乎早已被烙下了“爱情诗”的印记。因为在人们心中,无关过程的坎坷,无关结局的凄凉,纯洁的爱情永远是最美的。不管诗中明指暗喻的意思究竟是怎样,相信爱的人都会固执地去相信,这是一首爱情诗。只有这样,才是对《蒹葭》最美好的诠释。

265、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266、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267、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268、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269、意思是: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出自:《诗经·蒹葭》

270、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7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72、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273、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274、《春水》

275、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276、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277、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278、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27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80、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28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8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关雎

28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84、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285、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286、异人异境,使人欲仙。(明•钟惺《诗经评点》)

287、[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288、(苍穹尽暗)

28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古诗赏析

290、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291、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292、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293、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294、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295、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296、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297、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298、【唐】李沛

299、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300、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301、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302、【唐】熊孺登

303、《大水》

304、【唐】郑谷

305、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06、对于《蒹葭》的定义,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然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307、《问淮水》

308、《渌水曲》

309、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310、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311、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31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313、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上一篇上一篇:仓央嘉措那一天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