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律诗平仄165句

1、古代仄声中的上声字,在普通话中大部分还读上声,小部分读去声,古代仄声中的去声字,在普通话中还读去声,还有古代一部分仄声中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也读上声和去声。这也就是说,普通话中凡读上声和去声的,都属仄。

2、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最好是|一川应月光流渚

3、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平平仄仄平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5、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是方言。

6、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7、比如过去的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包括绝大部分的北方方言中),都已经摊入其他声调,其中以摊入平声的居多。

8、如:“佳丽地,南朝盛事准现?”“天且住”。

9、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0、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11、不像旧时那样,靠反切法来正音(用字来给字注音),用语言来描壮发音声调与音韵特征,比如什么“清音”、“浊音”、“齿音”、“舌音”等等,加上各地方言不同,时代变迁导致声韵变异,没点悟性的,一下子很难掌握,只能死背韵书。平仄声调的应用规范在诗词创作中,只在旧体诗歌中,有严格的规定。

12、(1)仄仄平平仄仄如:莫厌悲歌笑语我欲乘风归去

13、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14、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15、(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16、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楚客欲呵瑶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

17、(4)仄仄仄

18、平仄口诀:

19、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点点波间冷云照

20、我刚学平仄一组词中平仄分清之后,韵又不对请问该如何解决

21、(2)平仄仄

22、首先,宋词是一篇一篇的,每一篇,有个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是固定的比如虞美人的格式,就是:⊙平⊙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平⊙仄平平仄(换仄韵)⊙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其次,曲(或者说元曲中的小令),也有类似的格式。最后提点建议:要写这种东西,最好能押韵。比如“征夫去,望江山。”,如果改成“征夫去,江山望”,会不会更顺口一些?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要写的话,首先必须确定一个韵脚,当然抛开唐诗不谈,在整个篇幅中是允许转韵的,但是一般不提倡隔一句两句就转韵,不然就没有韵味了……

23、(三)仄起首句入韵式

24、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者,为正格。每边两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25、●八字句平仄

26、普通话有1234声,1、2声为平,3、4为仄。

27、这一体系就显得比较简明:凡是韵母相同的词字,即可押韵。平仄声调则直接用一声、二声(平声)、三声、四声(仄声)来判断。

28、(2)平平式

29、●四字句的平仄

30、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

31、而且,很多词字,在今天普通话发音中是仄声,但在旧韵中却是平声,比如“过”“看”一类;有今天读平声,但旧时是仄声的,比如“听”“发”一类;有些词字,在今天普通话中可能只有一种声调,但在旧韵中却有多个声调,比如“思”字,作动词用法时是平声,作名词用法时则是仄声。。。这些都要通过过去的“韵书”来学习。语言发音始终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的发音声调会有变化。

32、同上:妈麻平声,马骂仄声。区别是个别字古今不同。初学者可从今韵学起,过渡到古韵。

33、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34、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35、●七字句平仄

36、(1)平平仄

37、(3)仄平平

38、(2)多是仄声,且多是去声。

39、古代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变为阴平和阳平。古代的仄声字也有一小部分变为普通话里的阴平和阳平。这也就是说,普通话里读阴平和阳平的字绝大多数属平,极少数属仄。

40、(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41、(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见(第三字必平)

42、只是一直到汉语拼音出现前,凡律诗与词的用韵,一概是平水韵的体系。

43、妈麻平声,马骂仄声

44、一方面是规定一个句子中,平仄声调的安排位置,另一方面则是规定句子与句子之间平仄声调对应的关系。

45、八句律诗平仄格式:

46、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甚至还有六声,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对此,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47、仄平平仄平如:有人楼上愁露华浓湿衣

48、平仄仄平仄如: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

49、每边尾二句句脚的平仄不是单仄或者单平,又未从根本上违反“仄顶仄,平顶平”的规矩的,为变格。每边两句的,其变格是“仄仄,平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仄平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既不合正格又不合变格者,谓之破律。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

50、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51、如:“年年.如社燕,飘流泊翰海,来寄修椽。”

52、::一☆。

53、(3)仄仄仄平平仄如:晚雨未摧宫树转使客情如醉

54、如:汉家陵阙、江山如画、天南游客

55、(2)五字拗句的常见现象

56、平仄中的平声,是指发音声调平缓的;仄声则是声调有抑扬变化的。用今天普通话发音作类比——普通话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旧韵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实这里除了“平”声调以外,其他三个声调都是仄声。事实上,平声包括两种声调,即阴平(相当于普通话声调中的一声)和阳平(相当于普通话声调中的二声);上声则相当于普通话声调中的三声,去声则相当于普通话声调中的四声。今天的普通话发音中,已经没有入声这个声调了。但在许多方言中,尤其是南方的很多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声调。所以,入声这个声调不太好用普通话发音来做类比。

57、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歌舞地|清天满目成秋苑

58、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如: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59、(2)四、七句式平仄

60、(3)三字句和五字句组合

61、(4)六字句常见的两种拗句

62、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63、如果你懂得南方的一些方言,比如吴语、粤语之类的,试以该方言读下列一些词字,就能理解入声的发音——竹、屋、毒、沃、月。。。。

64、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5、(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66、格律诗的平仄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主要只有三点:即“交替”、“对立”和“粘”。“交替”是对一句诗说的,“对立”是对一联的两句诗说的,“粘”是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说的。

67、(2)不合平仄常规的拗句

68、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69、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70、(1)多是虚字,如:“难”、“故”、“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动词也有:“把”、“向”、“指”、“对”、“望”、“着”、“看”、“念”、“叹”、“标”、“料”、“想”、“怅”、“恨”、“怕”、“问”等。

71、下联他以平来结。

72、如“汉江侧,月弄仙人佩声”

73、(1)与七言律诗同

74、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75、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如:野渡再横|杨柳得荫浓

76、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77、如:遗踪何在、人在何处?枝上同宿

78、对联忌讳不可要。

79、仄仄平平如:楼锁轻烟、木落霜州

80、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1、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

82、●三字句平仄

83、●五字句平仄

84、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如:惟有林前|银炷照啼痕

85、(2)六、三句式平仄

86、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7、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如: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88、如:从今又添、云窗静掩

89、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90、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91、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92、仄平平仄仄平仄如:露萤清夜照书卷

93、无论是七律还是五律都要求每一首诗是八句,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两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偶,偶句要求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另外,律诗平仄要求也很严格,上下联要求平仄相对,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每一首诗音韵铿锵有力。

94、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95、如:“鬓微霜”“玉川迷,路东西。”

96、普通话的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97、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98、一、平仄

99、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100、从汉语诗歌所遵循的声韵规则来看,大致经历了四种不同的用韵规则:早先是隋唐之前的诗歌用韵体系,称为“古韵”——像诗经、楚辞以及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词的用韵都属于古韵的体系;隋唐之后,由中央统一制订的用韵标准——《平水韵》出现,称为“今韵”——律诗与词这类诗歌体裁的用韵,都属于平水韵的体系;到了元代,杂剧与散曲则是以北方方言的声调规范作为用韵标准——即出现所谓《十三辙》的曲韵。当然,在时代划分上,十三辙与平水韵都属于“今韵”的音韵范畴。

10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102、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103、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104、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了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以普通话发音来押韵,则称为“新韵”。现在新韵的主流,则是以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标准发音为准。

105、仄平平平仄如:有深深良愿望秦关何处

106、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07、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108、●二字平仄

109、宋词的基本平仄格式如下:

110、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111、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112、(1)一字和七字句组合

113、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114、比如在律诗中,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联”,“联”与“联”要押韵,而同一联中的两句,则不一定要押韵(首联首句尾字声调与用韵声调相同者,以及换韵的情况则必须要联内押韵)。一联中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中相同位置上的字的声调一般做平仄相对的处理;比如上句如作“仄仄平平仄”,对句就应作“平平仄仄平”。两联中,下联出句的首两字(尤其是第二字),与上联对句的首两字(重点在第二字)平仄要一致,否则就是“失粘”之病。比如上联对句作平平仄仄平,第二字为平声,下联出句就应作“平平仄仄仄”,第二字也是平声。律诗句子的平仄类型,只有四种基本类型,以五言句为例,有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有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有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有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七言句子也是如此,仅在平起句前增两个仄声字;仄起句前增两个平声字即可。这其中,句子的第一字、第三字,包括七言句中的第五字,平仄可以变化,即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有些特殊情况下,这些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变化是有讲究的,不能瞎用。比如像“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字,和“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就不能轻易变化,否则就是“孤平”之病;而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也是如此,否则就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的禁忌现象。还有,律诗的押韵,不可平仄通押。平声只能与平声押,仄声只能与仄声押。而入声虽也属于仄声,却不能与其他声调通押,入声只能押入声(如用新韵,没有入声此例)。律诗平仄的规矩大体如上,词的句法平仄,本质上与律句平仄规矩相同,但词句有长短,虽一般都是律句字数的增减,但还需仔细分辨。比如词句中的四字句,基本都是律句五言减去一字,但有时是减句首字,有时是减句尾字,如不知规律,最好遵循词谱的成法。但词的用韵,有专用入声韵的词牌,比如《玉楼春》、《满江红》、《念奴娇》等等,这类词牌,原则上最好还是依传统词韵,避免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新韵。否则,会觉得很奇怪。现代诗歌的平仄与用韵,就自由多了,基本没有硬性的标准,但平仄声调的交错与用韵技巧,关乎到诵读时所带来的音乐感,处理得好,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抑扬有秩,使人享受到语言声调音节的优美;反之,或是声音平淡枯燥,使人昏昏欲睡,或是音节怪异,使人厌恶。这就需要看作者音韵修养的功底了。

115、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116、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117、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118、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断续寒飐断续风,纵使古条似旧垂

119、平平仄仄平仄如:西风万里无限关河梦断何处

120、仄平仄仄仄仄仄如:酒旗息鼓甚处市

121、(2)二字句和六字句组合

122、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如:芳草郊|灯明闲凌泞

123、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124、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平平)

125、平仄是构成格律诗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和押韵一起构成了格律诗声调韵律的音乐美。所谓平仄,是古人根据传统的四声划分的。古代把汉语分为四声,就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平声是一个平调,不升不调,而且比较长。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仄声有升有降,而且比较短。两类声调在诗文中交替,就能使声调有所变化,不至于单调。

126、(3)平仄平仄——也是常见的

127、凡套用这种公式时,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实际上,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如“就、杰”等。

128、四句以上的长联,不管仄起(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若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若为奇数句正格,则除末句为单仄或单平而外,其前的句脚皆保持连珠。

129、当然,就具体词字的发音而言,许多词字的古音与现代普通话发音会有很大区别。

130、平平平仄仄如:玉阶空伫立

131、(3)四、五句式平仄

132、(1)平平仄仄如:云南归雁、楼西飞雁

133、平平仄仄仄平平

134、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135、(1)三、六字句式平仄

136、●十字句平仄

137、大致的样貌可约略描述——即是一种短促而有力的发声,在音节长短上,接近于普通话中对于叠字或字尾语气词的那种“轻声”的发音,但力度要大得多。

138、平平仄仄平(韵)

139、古韵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140、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141、●十一字句平仄(最长的)

142、仄仄平平仄如: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143、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如:何人为写悲壮|吹角鼓城楼

144、浅谈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145、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46、(1)六、五句式平仄

147、●一字句的平仄

148、(5)仄平仄

149、(1)五字律句平仄即五言律诗平仄

150、●六字句平仄

151、如“似梦里,泪泪滴”

152、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如:度|绮燕流萤斗双语

153、如:“吹凉叶。”“人如削”、“凭闲久”

154、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平林默默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55、●九字句平仄

156、仄仄平平平仄仄

157、仄仄仄平平如:独自莫凭阑

158、上句我用仄作尾,

159、(2)平平仄仄平平如:临分败笔题诗伤心千里江南

160、仄仄平平仄仄平

161、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岸花零落鹧鸪啼,小窗和雨梦梨花

162、仄平平仄平仄如:晚来无限萧瑟一时多少豪杰

163、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64、(4)平平仄平——也是常见的

165、(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上一篇上一篇:毕业诗歌精选好句8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