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2、yǒusūnmǔwèiqù,chūrùwúwánqún。
3、石壕吏中,杜甫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他投奔唐肃宗,仅做一个小官,生活颠沛流离,路过石壕村,目睹官吏夜抓人的经历。
4、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一男 附书 至 ,二男 新 战 死。
6、唐 ·杜甫
7、采用正面刻画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正面刻画“吏呼一何怒”,侧面衬托“老翁逾墙走”“妇啼一何苦”“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作者通过这一直接描写点出了“石壕吏”如狼似虎,飞扬跋扈的嘴脸,“妇啼一何苦”的悲戚以及针对“吏呼”威逼的血泪泣诉,反衬出石壕吏欺压弱小毫无人性的本相。可以说,石壕吏是当时封建黑暗统治的一种象征,是凶狠残暴的统治阶级的代表。
8、lǎoyùlìsuīshuāi,qǐngcónglìyèguī。
9、从杜甫的《石壕吏》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乱时期,封建统治者(官吏)拉丁征夫、穷兵黩武、苛捐杂税和无尽的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10、cúnzhěqiětōushēng,sǐzhěchángyǐyǐ!
11、暮投 石 壕 村 ,有 吏夜 捉 人 。
1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3、《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14、mùtóushíháocūn,yǒulìyèzhuōrén。
15、是忧国与忧民的矛盾.杜甫一方面觉得官吏抓人去充兵可以扩大军营规模,利于军队的扩充和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充兵也意味着无数的家庭面临妻离子散,这就是其矛盾所在.但这样的矛盾又统一于一点,那就是杜甫对战争的控诉.
16、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却不去安慰.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为,但当前这场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
1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9、shìzhōnggèngwúrén,wéiyǒurǔxiàsūn。
20、表现官吏残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1、天 明 登 前 途,独与老 翁 别。
22、石壕吏重点句子
23、tiānmíngdēngqiántú,dúyǔlǎowēngbié。
24、tīngfùqiánzhìcí:sānnányèchéngshù。
25、表现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6、拓展延伸:原文
27、在《石壕吏》这首诗中,杜甫表达的就是这种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平叛战争中,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虽然对征兵(抓《石壕吏》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讨厌黑暗的社会,残酷的战争;揭示当时社会的混乱不堪和官吏的肆无忌惮。突出了作者对于社会混乱的不满但却无法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平叛战争中,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虽然对征兵(抓人)有不满,有怨恨,但还是咬紧牙关,含着眼泪,支持国家的平叛战争,杜甫作为一名国家官吏,同样对国家的征兵平叛政策带头支持。
28、《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所反映的状况也就是杜甫的生活状况。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情。
29、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0、听 妇 前 致 词:三 男 邺 城 戍 。
31、存 者 且 偷 生 ,死者 长 已矣!
32、杜甫我想对你说:虽然你不能改变社会的黑暗,虽然你无力拯救朝廷的腐败,你却用深入骨血的文字谱写下了发人深省的诗章。是的,杜甫,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你被人遗忘,被人排斥。然而,你却用你饱含风霜的睿眸洞察了一切,历史见证了你的伟大,后人赋予你“诗圣”的传奇。
33、有 孙 母未 去,出 入无完 裙 。
34、lìhūyīhénù,fùtíyīhékǔ!
35、yīnánfùshūzhì,èrnánxīnzhànsǐ。
36、táng·dùfǔ
37、老 翁 逾 墙 走 ,老 妇出 门 看 。
38、石 壕 吏
39、shíháolì
40、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41、yèjiǔyǔshēngjué,rúwénqìyōuyè。
42、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3、老 妪力虽 衰 ,请 从 吏夜归 。
44、老妪、石壕吏。
45、lǎowēngyúqiángzǒu,lǎofùchūménkàn。
4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47、安史之乱时杜甫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4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49、急 应 河 阳 役,犹 得备 晨 炊 。
50、夜久 语 声 绝 ,如闻 泣幽 咽。
51、室 中 更 无人 ,惟 有 乳下 孙 。
52、此诗如实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对这一切,诗人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53、jíyìnghéyángyì,yóudebèichénchuī。
5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5、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