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楼兰之死精选57句

1、由此,楼兰成了西汉的一块心病。

2、楼兰是早期西域36国之一,是一个“城廓之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3000人。在西域诸国中,可算泱泱大国。但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楼兰实在微不足道。

3、武帝斥责其为虎作伥,不守信用。楼兰王回答说:“不两属,无以自安。”

4、一,楼兰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5、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6、楼兰国民对此智穷力尽,束手无策,只好携儿带女,背井离乡。

7、所以,楼兰古国成为了当时汉匈两家的必争之地。

8、楼兰的含义是指古鄯善国的本名。

9、西汉时,从楼兰西北行、可以到达西域都护府乌垒;北行通屯垦要地吐兽番,西南通且末、于闻,出葱岭而达大月氏。

10、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11、有人认为,是异族战争葬送了这座城市。

12、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扜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13、汉朝知道后,后悔不迭,于是设法补救。

14、公元542年,在一个叫郑米的人带领下,远迁伊吾一带。

15、在汉朝之前,其实当时的汉朝军队并没有能力彻底解决匈奴这些问题,直到汉武帝下定决心与匈奴进行多场战争才最终解决了匈奴这个问题。

16、也有人认为风沙堵塞了下游河道,塔里木河改道南流。

17、诗中的“楼兰”其实指的是“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它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往车师;西北直达焉耆;出东可到敦煌。

18、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19、公元前92年,楼兰王病逝,要求汉朝放回质子,立为楼兰新王。但这位质子在汉时屡犯法律,已经被汉廷施以宫刑,成了太监。成了太监,还怎么回去当王?于是,汉朝拒绝了楼兰的请求。

20、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21、如此丰富的水源为什么会枯竭呢?有人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河流缓缓改道,楼兰绿洲来水日复一日逐渐减少,最终断流。

22、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23、意思很明白,楼兰是小国,夹在汉匈之间,如果不两边称臣,就没法生存了。

24、前已述及,古楼兰位于孔雀河三角洲,扼中西陆路交通之咽喉,是西域屯田的中心之一,镇丝绸古道之门户。

25、《汉书》记载:“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26、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27、破楼兰。

28、时至今日,楼兰遗址仍是一个极度荒漠、焦干的世界!这对我们一些无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无疑是一个有关生死存亡问题的古远的警告!但是,楼兰的衰亡,到底是否完全发生在水系变迁之后,尚且论据不足.很难论定。

29、死了一个人。叶萧了解到江河在微生物所做课题时结识了蓝月,并把在楼兰挖墓时从玛雅白骨上取下的诅咒挂件送给了蓝月。蓝月也就此了解到化名刘沙和玛雅结婚的就是白正秋。芬意识到刘原就躲在自己家里,刘原果然出现了。剧场外面贴满了蓝月设计的海报。海报上印着诅咒图案。画面上的女主角变成了蓝月,她怀抱中王子的头颅变成了叶萧。芬点燃地下室的汽油桶,与老宅同归于尽。赶来的叶萧在脱落的门环里发现了沙漠之眼。  话剧变成了蓝月个人的诅咒演出,演出结束后消失在后方的高台之上。叶萧冲上楼顶的天台,一只木箱上架着金色面具。叶萧把沙漠之眼放在了金色面具的额头上。蓝月深情地拥抱了白碧,对姐姐说:“相信爱,就永远有爱;不相信诅咒,就永远没有诅咒。”蓝月深怀着对白碧和叶萧的祝福,纵身飞下天台。扩展资料《魂断楼兰》是王强执导的惊悚悬疑片,由宁静、孙大川、丁梦雨等主演。该剧改编自蔡骏小说《诅咒》,讲述在古城楼兰发生的诡异故事。

30、在交通、军事、政治上,楼兰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在罗布泊乃至整个西域,举足轻重,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31、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①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②,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32、古诗中经常说“破楼兰”“斩楼兰”,楼兰与中国有何深仇大恨。中国古代写边塞的诗歌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斩楼兰”“破楼兰”这样的话。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辞君一夜取楼兰”“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等。好像与楼兰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33、匈奴闻讯后,抢在了汉朝的前面,将在匈奴的楼兰质子送了回去,立为楼兰王。

34、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35、楼兰城也就是在烽烟起伏的战乱中发展壮大的。

36、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听从了张骞的建议,派遣大将赵破奴为主帅,王恢为副将,领精兵数万,攻破了楼兰城,俘虏了楼兰王,带回汉廷。

37、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38、楼兰无奈,只能改立他人为王。可是,新王继位没几年又死了。

39、一种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主要是水源的严重不足乃至枯竭,楼兰城就这样“渴”死了。

40、借指打败边敌。唐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1、从此,楼兰旧疾复发,屡次抢夺汉朝商人,出兵攻击汉使,截断汉朝前往西域诸国的通道,彻底地倒向了匈奴。

42、当然了,我们也知道,故事中的这种写法,只是一种借代。是用“楼兰”来借代所有的北方入侵中原的少数民族。但问题是,为什么总要以“楼兰”来借代,而不用别的来借代呢?

43、汉廷派遣使者出使楼兰,宣旨楼兰新王入朝觐见,接受皇帝的任命和赏赐。楼兰王在王后的劝说下,以“刚立为王,需勤勉治国”为由,拒绝了汉朝的要求。

44、汉武帝体谅其难处,将他放回。此后,楼兰消停了一段时间。

45、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46、以后的千余年,古城干燥如烟,从未得到地表水的滋润,楼兰女尸也因而得以幸存。

47、为求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48、楼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城市从此消亡了。

49、在古代百姓的心目当中经常提起攻破楼兰,主要是因为当时楼兰对于中原来说就是敌人。楼兰其实是匈奴的一个附属国,当时他们背后有匈奴作职称,所以经常挑衅汉朝。而汉朝当时一直边境被匈奴人所侵扰,所以在汉朝百姓心中匈奴也是自己的敌人并且这些汉朝百姓非常的苦恼这些匈奴。

50、当年的楼兰“使者相望于道”,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因此控制了楼兰,就占据了西北的战略要冲,同时拥有了西域的商业主干道。

51、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52、三,西汉忍无可忍,决心“破楼兰”。

53、城内城外的烽火台,至今留有遗迹。

54、西汉时期,楼兰为求自保,分别派遣质子到汉朝和匈奴,向两边臣服。且经常充当匈奴的耳目,帮助匈奴人抢劫西汉在古丝路上的商队和使者。

55、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6、二,楼兰经常首鼠两端。

57、“破”在这里的意思是攻破、进攻的意思,说明楼兰与中原的关系很复杂。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上一篇上一篇:一般过去时的句子8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