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伯牙鼓琴指的是什么?
1、意思是:伯牙在弹琴。 2、出处:《高山流水》 3、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4、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5、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伯牙鼓琴的意思?
意思是指伯牙弹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
"伯牙鼓琴"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故故事,源自古代的音乐传说。 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是两位古代音乐家和好友。伯牙是一个琴师,子期是一个笛子演奏家。他们对音乐充满了热爱,互相欣赏对方的音乐才华。 然而,伯牙的好友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极度的悲痛。他不再愿意与其他音乐家合作或表演,因为他觉得再也找不到能与子期相媲美的音乐伴侣。于是,他将自己的琴弦断掉,放弃了音乐生涯。 这个故事传达了对友谊和才华的珍视,以及对失去亲密伴侣的深切悲伤之情。"伯牙鼓琴"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因失去重要的伴侣、朋友或合作伙伴而感到极度悲伤、不愿继续从事原先的事业或活动。它也可以表达对友谊、合作和音乐才华的珍视。
伯牙鼓琴的解释。?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鼓琴的意思简短?
伯牙鼓琴翻译: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
伯牙鼓琴释义伯牙不止志高山还可以在什么?
伯牙鼓琴释义伯牙不止志高山还可以志在水。 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出处:《列子》、《吕氏春秋·本昧篇》 名称:《伯牙绝弦》【作者】佚名 【朝代】未知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注释?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尚。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