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实施的一系列战略轰炸行动。以下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要信息:
时间范围: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长达5年半。
轰炸目的:旨在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轰炸规模:
日军共出动飞机约9513架次,进行了218次轰炸。
投弹总数约为2.16万枚,其中包括爆炸弹、燃烧弹等。
人员伤亡:
直接伤亡约32829人。
间接伤亡约6651人。
财产损失:约100亿法币(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
轰炸特点:
日军主要轰炸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分前线及后方。
使用燃烧弹对市区房屋进行大规模焚烧。
重大惨案:
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估计数以千人死亡。
轰炸影响:
重庆主城区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
重庆在轰炸中仍然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量兵员和物资。
纪念与警示:
重庆市政府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以纪念在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并增强国防战备意识。
重庆大轰炸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对中国人民精神和意志的严峻考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