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一种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以下是关于大熊猫的详细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大熊猫
外文名称:Panda
别称: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食铁兽
二名法:Ailuropodidae melanoleu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哺乳纲 (Mammals)
目: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犬型亚目 (Caniformia)
科:熊科 (Ursidae)
亚科:熊猫亚科 (Ailuropodinae)
属:大熊猫属
种:大熊猫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体型与外貌
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毛色黑白相间,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生活习性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
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还有求婚配偶。
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食物
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
保护现状
大熊猫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陆续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67个。
亚种
大熊猫仅有两个亚种,即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
秦岭亚种的大熊猫与其他山系的大熊猫隔离时间较久,在外形和行为上已经有所区别,如鼻吻较短,头部更圆。
保护意义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大熊猫不仅是一种珍稀动物,更是中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