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他不仅是明末文坛的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还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钱谦益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成为进士,并担任了编修。崇祯元年(1628年),他任礼部侍郎和翰林侍读学士,但后被革职。在明朝灭亡后,他加入了南明弘光朝廷,并担任了礼部尚书。最终,他降清,继续担任礼部侍郎,并充任《明史》馆副总裁。
钱谦益学问渊博,广泛涉猎史学和佛学,其文风反对明朝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倡“情真”和“情至”。他的诗文作品,将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相结合,风格纵横曲折,奔放恣肆,被誉为“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合一。他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等作品,以及《列朝诗集》、《杜诗笺注》等。
钱谦益的个人生活也颇具传奇色彩。他迎娶了名妓柳如是,并在清军入关后投降,这一行为被后人视为失节。然而,他在南明时期仍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并试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钱谦益在学术和文学上的成就,尽管受到一些争议,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他的复杂性格和命运,反映了明清之际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也使得他成为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