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字辅汉,原名张陵,是东汉时期沛国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张天师”或“祖天师”。他生于公元34年,逝世于公元156年,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张道陵在年轻时便对天文地理、河洛图讳之书有深厚的兴趣,并在太学学习期间精通《五经》。他曾担任巴郡江州令,但不久后辞官隐居,专注于修炼长生之道。
张道陵在隐居期间,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授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即五斗米道,并建立了二十四治作为道教的基层组织。他主张以《老子五千言》为经典,尊老子为教主,并倡导通过服食丹药、符水咒法等方式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张道陵还以道教的宗教活动,如诵习《道德经》、符水治病等,来传播教义。
张道陵的道教活动强调个人修行和自我完善,他的思想深受周易哲学的影响,认为宇宙是由一切事物的相互转化和不断变化所构成,人类的行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被视为道教的祖师,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道陵在公元156年逝世,享年123岁,他的道教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道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