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墓,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该墓于1983年发掘,1988年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与年代
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约公元前122年。
墓葬结构
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墓室按照“前朝后寝”的规格布局,共分7间,包括前室、东耳室、西耳室、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
随葬品
出土文物1000余件,包括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
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为珍贵。
墓主身份
赵眜,在《史记》中称为赵胡,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
考古意义
南越王墓的发现,为探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中出土的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现状
1996年11月20日,南越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南越王墓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的考古发现,也是展示岭南地区古代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