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工业区应配置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位于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减少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
加强绿化
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对饭馆、公共浴室等烟囱、废品堆放处、垃圾箱等污染源进行严格管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控制燃煤污染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改进燃煤技术,如液态化燃煤技术。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较高。
加强工艺措施
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采取闭路循环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除。
加强生产管理,防止废气污染大气。
提高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治大气污染。
实行风险管理
对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实行风险管理,制定名录。
禁止排放有害物质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性液体、碱性液体或剧毒废液。
含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
禁止堆放固体废弃物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等水体附近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追究违法排放责任
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或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
减少污染物排放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提升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
整治城市扬尘,发展公共交通。
调整能源结构
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推行清洁生产
在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
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
节约能源,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
加强企业管理
减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加强企业管理。
及时清理和处置废渣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发展植物净化
在城市和工业区扩大绿地面积,发展植物净化,截留粉尘、吸收有害气体。
利用环境自净能力
根据气象变化规律,合理确定烟囱高度,利用大气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浓度。
加强大气管理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全面规划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治理,确保达标排放。
实施交通管制
通过限制车辆行驶、推广公共交通等方式,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加强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监管。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可以从源头减少、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多个方面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