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养老保险金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 个人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职工养老保险金和居民养老保险金。
个人养老金
定义:个人养老金是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制度,旨在实现养老保险的补充功能。
参与条件: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
领取条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参加人达到一定条件(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
税收优惠: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每年1.2万元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时按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定义: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基础养老保障,覆盖面广,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
领取条件: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年龄要求,并且累计缴费达到规定的年限。
职工养老保险金
定义:为城镇职工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领取条件:通常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满15年。
计算公式: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过渡性养老金(仅限特定人群)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基础养老金 = (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 2 × n × 1%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居民养老保险金
定义:为城镇非职工居民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险,主要依靠个人缴费。
这些养老金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确保老年时的基本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