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青龙古镇简介

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紧邻108国道、北同蒲铁路和二广高速(原大运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全村总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拥有500户居民,总人口1400人。青龙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传统古村落和全省十大新锐景区之一。

古镇以其集军事、古建、园林、庙宇、祠堂、古道、地道于一体的北方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它不仅是晋商“走西口”的商贸通衢,也是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被誉为“太原道”上的重镇之一。

青龙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年间(1430年),当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名为“菁蒿嘴”的村落。大约在公元1415年左右,王家庄的王家先人开始从务农转向经商。随着家族生意的逐渐壮大,王家在商界崭露头角。到了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因此赏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发迹后,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整个建筑群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因此得名“青龙古镇”。

青龙古镇目前设立有三大博物馆,分别是民间艺术博物馆、时代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山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变迁的历程。古镇内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依托当地上下起伏、左右蜿蜒的地貌,按照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建造。沿着古道中轴线展开,形成龙形分布,独树一帜。古镇内庙宇楼阁、民居院落、花园戏台应有尽有,形制完整。两庙五阁、三戏台、九窑十八洞、十八堂、汉代烽火台、明代古地道珍稀奇特。

青龙古镇文化源远流长,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只因为清朝嘉庆年间,村中首富王绳中为大清捐银100万两,皇帝赐绣有“青龙”的锦旗一面。为纪念这一盛事,故改名为青龙镇,但另一种说法是青龙镇整个山势和走向颇像一条腾飞的龙,故此得名。青龙古镇主要划分为古镇军事文化景区、中国民神博览区、园林古建区、历史名人区、明清商贸区、养生健身区、爱国主义教育区和民俗文化区八大景区。沿街一路走来,整个街道被现代人已打造成透着山西明清时代气息的主街道,看上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历经沧桑的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主街道起起伏伏,颇像一条蜿蜒静卧的巨龙,路面铺设的青石板已经重新修复。“龙首”向北,“龙尾”在南,“龙首”两侧,是正在修复的龙王庙和文昌祠,当地人将这两座建筑形象地看成是龙的两只眼睛。街道延伸的方向,是流淌千年的杨兴河。修缮完的龙王庙、泰山庙,文昌祠已有了当年的模样。由于战乱和人为的毁损,留下残垣断壁和美丽的传说,它所折射出的却是那种沧桑美和山西人的开拓精神。尽管时代变迁,物是人非,曾经的故事也早已被历史的大潮席卷着变得模糊,但这些至今屹立的古老建筑,见证着老祖宗的智慧和他们曾经的繁荣。

青龙古镇位于阳曲县南端,紧邻太原市尖草坪区,距太原市中心约15公里。古代是太原府通往忻州、大同,以至蒙古、俄罗斯的必经之路,为“南北往来通衢也”。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是历史上集军事、文化、商贸、农耕为一体的北方闻名重镇。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王家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青龙古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上一篇上一篇:汽车排量l和t的区别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