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在安定的环境中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从而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李隆基:
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最终成功,展现了在安逸中保持警惕,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
魏绛:
在晋国战胜郑国后,晋悼公欲将战利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要居安思危,不要只图眼前的享乐,而应有所防备。晋悼公采纳了他的建议,从而避免了可能的危机。
孙叔敖:
在担任楚国令尹后,面对祝贺,他保持谦虚和谨慎,并听取了一位老人的忠告,提醒自己在高位时要时刻警惕可能的祸患。
孟子:
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有危机感,否则可能会导致灭亡。
华为的冬天:
2000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销售额和利润均处于高峰时,发表了《华为的冬天》的讲话,提醒员工要有危机感,不断进取,最终使华为挺过难关,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企业。
这些事例都表明,即使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时刻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机,并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避免未来的风险,确保个人或国家的安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