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治平四年(1067年)成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黄庭坚在文学上成就显著,尤其以诗词创作为主,其词风疏宕豪迈,深于感慨,词意与秦观齐名,词韵成就虽不如秦观,但亦有独到之处。他的散文也颇为出色,文章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在文学理论上,他提倡“词须有为而作”,反对浮华辞藻和空洞无物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书法方面,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书法风格挺拔雄健,笔画有力,结构严谨,尤其以行书和草书见长,字里行间流露出豪放不羁的个性。
黄庭坚的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到贬谪,晚年更是心情郁闷,最终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去世。尽管如此,他在文学和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