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形象具有以下共同的思想性格特征:
天真爱幻想:
小人物通常具有天真无邪的性格,他们渴望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幻想。这种性格特点使他们成为专制制度下被压迫和欺凌的对象。
奴性意识:
小人物往往表现出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和恐惧,这种奴性意识是专制制度长期压迫下的产物。
逆来顺受: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和苦难,小人物通常选择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权威。
胆小怕事:
小人物在专制制度下变得胆小怕事,不敢挑战现有的社会秩序,只能默默忍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公。
同情与批判:
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塑造小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这些小人物的同情,同时批判了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
这些思想性格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现实:
19世纪的俄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资本文明与封建制度相互碰撞,贵族阶级内部出现分歧,农奴制度对农民施加巨大压迫。这种社会现实使得小人物的生活更加困苦,命运更加悲惨。
专制制度:
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等级森严,小人物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到上层社会的剥削和欺凌。这种专制制度使得小人物无法摆脱贫困和苦难,只能逆来顺受。
作家思想:
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小人物的同情和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他们希望通过塑造小人物形象,唤起社会对小人物的关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
综上所述,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形象共同的思想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体现了作家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关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