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山流水”相似的典故是 伯牙子期的故事。
知音难觅:
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故事,成为了比喻知己或知音的典故。
曲高和寡: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意指知音难得,现在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
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这些典故都表达了知音难寻、乐曲高妙等主题,与“高山流水”有着相似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