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牧童吹笛的诗句【好句摘抄250句】

牧童吹笛的诗句

1、舟过安仁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3、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6、以下是一些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7、《古朗月行》

8、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9、【清代】高鼎

10、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2、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3、七、村晚

14、(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16、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17、《村居》

18、唐·张籍

19、四、牧竖

20、(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21、出自唐代王维的《渭川田家》

22、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23、出自元代胡助的《宿牛群头》

24、歌声振林樾。

25、“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2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28、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29、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唐代卢肇《牧童》

30、作者:刘沧年代:唐体裁:七律

牧童吹笛的诗句

31、出自唐代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2、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3、(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3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36、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7、却笑诗人马上吟。

38、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39、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4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雷震《村晚》

41、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42、李涉的《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43、远寺僧归日欲沈,

44、《舟过安仁》

45、《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46、忘了家禽犬。

4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8、【唐代】李白

49、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50、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51、软坡便伫犊,凉荫聚群髫。

52、横卧在溪头草丛--

53、《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54、(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55、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56、【唐代】吕岩

57、九、牧童歌

58、清·袁枚

59、牧童牛背闲横笛,

60、“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牧童吹笛的诗句

61、北戴河赠四友诗赠李可染

62、词句解析。

63、一个小孩骑牛吹笛子古诗有

6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5、白石山翁好弟子,

66、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67、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6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69、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70、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71、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72、《清平乐·村居》

73、【说明】

74、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75、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76、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77、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78、菊正黄,清风送爽野花香,袅绕农家院,牛背牧童归夕阳。

79、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80、(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81、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82、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83、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宋代周敦颐《牧童》

8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85、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86、(译: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87、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88、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89、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90、一、牧童

牧童吹笛的诗句

91、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2、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93、一竖忽然起,恐牛残豆苗。

9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5、《牧童》

96、牛背笛声扬,几缕炊烟入夕阳,野径无人桥畔柳丝长。

97、唐·李涉

98、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99、清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100、"牧童骑瘦马,过尽千山暮雪中。"-王之涣

101、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102、炊烟几缕牧童吹笛欢,溪畔老翁香气透衣衫。

103、唐·崔道融

104、唐·杜牧

105、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106、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107、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秋日山行》

108、牧童横笛牛背上,起处是家乡,野径无人桥畔柳丝长。

10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110、《邺都怀古》

111、【宋】黄庭坚

112、昔时霸业何萧索,古木唯多鸟雀声。

113、近现代:老舍

114、八、桑茶坑道中

115、明·高启

116、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117、意欲捕鸣蝉,

118、《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119、牧童见客拜,山果怀里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120、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牧童吹笛的诗句

121、十一、牧童词

122、(其二)

123、少年听之笑,

124、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25、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26、《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127、《夜书所见》

128、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29、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130、【宋代】杨万里

13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2、残春杨柳长川迥,落日蒹葭远水平。

133、牧童骑黄牛,

134、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宋王志道

135、(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36、【宋代】辛弃疾

137、出自宋代华岳的《骤雨》

138、【唐代】施肩吾

139、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

14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41、《桑茶坑道中》

142、宋·蒲寿宬

143、一望青山便惆怅,西陵无主月空明。

144、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14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46、【清代】袁枚

147、清平乐村居

148、袅绕夕阳红,牧童牛背老翁垂钓乐,山间野雉自由鸣。

149、【唐代】胡令能

150、牧童骑在牛背上,风吹着柳枝倾斜。短笛吹红了几棵树上的花朵红艳。你是白石山翁的好弟子,擅长诗的境界来画农家景色。

牧童吹笛的诗句

151、六、题竹石牧牛

152、【译词】

153、“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54、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155、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15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7、独凭栏,暮色寒,几缕炊烟牛背笛声残。

158、五、牧童诗

159、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16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61、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62、《咏鹅》

163、宋·王志道

164、宋·杨万里

165、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66、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167、【唐代】骆宾王

168、胸中无点尘,溪畔月黄昏,炊烟起处牧童归晚村。

169、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70、“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171、善从诗境画农家。

172、远处寺庙的僧人回去了,太阳也快落山了。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却嘲笑诗人在骑着马吟诗。

173、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174、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75、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76、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77、无边桑柘起层阴。

178、未见天高鸿雁野,却闻篱畔菊花香,炊烟袅绕牧童归夕阳。

179、【明代】毛铉

180、三、清明

牧童吹笛的诗句

181、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82、二、牧童词

183、忽然闭口立。

184、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185、宋·黄庭坚

186、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87、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188、唐·吕洞宾

189、《小儿垂钓》

190、"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有春知处处闻。"-杜牧

191、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

192、牧童牛背柳风斜,

193、(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94、《所见》——清·袁枚

195、泪下沾裳襟。

196、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百爹饲养痢葫芦扇,持向田头蔽日头。

197、您说的应该是杨洪基所写的《牧童吹笛》这首诗。

198、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99、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200、清-袁枚

201、(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202、关于牧童最出名的十首诗有:

20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04、短笛吹红几树花。

205、坐久见牧童,

206、《幼女词》

207、唐代:吕岩

20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白居易

209、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吹笛的诗句

211、西郊晚眺元代:王懋德

212、《池上》

213、牧童古诗句: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

214、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215、十、牧牛词

216、(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17、(其一)

21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21、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22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唐代吕洞宾《牧童词》

223、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宋黄庭坚

224、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22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226、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227、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228、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29、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30、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23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232、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233、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234、《稚子弄冰》

23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36、【宋代】叶绍翁

237、《牧童》——唐·吕岩

238、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39、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240、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牧童吹笛的诗句

241、夕阳红,归来唱晚风,溪畔老翁垂钓乐,山间野雉觅食忙。

242、【唐代】白居易

243、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244、宋·雷震

245、宋代—黄庭坚

246、雷震〔宋代〕

247、《所见》

248、,《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249、出自唐代王维的《蓝田山石门精舍》

250、清溪桥畔水潺湲,野径无人花自妍,几缕炊烟飘远处,牧童牛背笛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