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读书被打
高尔基小时候在烧水时读书入神,没有注意到水已经烧开,结果烧坏了茶缸。被女主人发现后,遭到严厉惩罚,但他并没有放弃读书,最终通过这个经历换来了更多读书的时间。
孙敬悬梁刺股
孙敬是汉朝人,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打瞌睡,他用绳子的一头拴在头发上,另一头拴在房梁上。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从而保持清醒继续读书。后来,孙敬成为儒学大师。
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人,因游说秦国失败而发愤自学。每当打盹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最终,苏秦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孙敬和苏秦的故事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刻苦自学。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因家境贫寒,晚上无法点灯读书。于是,他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利用这些小虫子的亮光来照明读书。这个办法帮助他克服了没有油灯的困难,最终成为博学之人。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农民孩子,因家里穷无法上学,只能借书来读。他利用晚上时间读书,但因为买不起油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光线来照明。匡衡通过这种方式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有学问的人。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时,有一次家属为他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洗澡,但他正在看书,不愿意放弃。最后,他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进入内室,结果在里面看书一个小时都没有出来。这个故事说明了他对读书的极度热爱。
童第周刻苦学习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跟着父亲读私塾。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故事体现了“水滴石穿”的精神。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名人们小时候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希望这些故事能激励后人珍惜学习机会,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