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精选94句】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2、【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译文】:谁不为守?爱护身体,是保持节操的根本。

4、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5、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6、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7、后来发现两季与半年一样,做计算时间的单位用处不大,需要把两季再分一下,变成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季比月大,比半年小,便于记录年时,于是就有了四季

8、孔子读书的成语故事

9、二、君子固穷

10、一、和颜悦色[héyányuèsè]

11、一、三月不知肉味

12、三,指多次。

13、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4、孔子: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

15、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16、【出自】:战国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宋国的司马叫桓魋,是个权臣,对孔子的政治主张废非常憎恶,所以就将孔子驱逐出宋国,孔子就只好走出宋国,去往郑国。

18、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

19、【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20、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

21、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

22、孔子在去郑国的途中,和弟子们走散了,就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口,等候他的弟子们。因为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赶路,加上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孔子就显得很狼狈,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穷困潦倒、失魂落魄的小老头。

23、有关孟子的成语:孟母三迁,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24、【译文】: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25、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26、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准备从陈国去往楚国,中间经过蔡国时,被一群吴国的游兵袭击了,粮食几乎被抢光,孔子一行只能忍饥挨饿,在旷野中艰难行者。

27、四、守望相助[shǒuwàngxiāngzhù]

28、可孔子虽然身处险境之中,却依然讲习诵读,弹琴唱歌,还是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子路性格直率,看到这个情形,就很生气,心里觉得很冤,他就愤慨地对老师说:“难道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

29、韦编三绝中的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30、“东门口那站个人,身材高大,额头饱满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但腰以下比大禹差三寸。这个人长得虽然体面,却是一副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好像一只无家可归的狗一样。”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31、慎终追远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那么民风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错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2、子贡听后就赶紧去东门了,果然见到了孔子。他就把那个郑国人的原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没有生气,而是欣然笑道:“说我像古圣先贤,我不敢当,但把我比喻成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啊,很像啊!”

33、孔子和学生被困几天后,因为粮食已经吃完,这几天都是靠吃野菜野果充饥,所以很多人都饿得头昏眼花,疲惫不堪,甚至病倒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34、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闲而内自省也。

36、【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

37、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38、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9、【解释】: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40、孟子名言!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41、【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42、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43、出自《子贡问时》原文是:

44、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45、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实他还是个音乐家。孔子不但喜欢弹琴奏乐,还特别喜欢唱歌。他在和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如果谁唱得好,他就必然要请那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唱。他不仅经常和人谈论音乐方面的问题,而且欣赏力、领悟力也特别高。

46、五、守身如玉[shǒushēnrúyù]

47、孔子之所以成一代大儒,这与他的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是分不开的。成语典故韦编三绝就是记载孔子先生勤奋好学的一个例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勤奋苦读《易经》,多次翻断了串竹片成书的熟牛皮条。韦编三绝的韦就是熟牛皮,韦编,意思是用熟牛皮条把写上字的竹片串在一起,三不是确数,而是概数多次之意,绝是断的意思,这个典故就是形容勤奋学习的意思。

48、三、丧家之犬

49、【译文】:默默地记住的,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0、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51、三、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

52、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53、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54、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55、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56、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57、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古代,我国开始没有四季,只有春秋。所以用春秋表示年代,如“春秋战国”,“吕氏春秋”等。

58、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59、弟子们找不到老师,当然也很着急。子贡就到处打听老师的下落,后来碰到一个郑国人对他说:

60、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61、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

62、【出自】:战国孔子《论语·季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63、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64、中国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65、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

66、【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67、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

68、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69、和颜悦色、学而不厌、举一反三、守望相助、守身如玉

70、不料祸不单行,因为陈蔡两国的大夫听说孔子要去楚国,怕孔子辅佐楚王后,楚国会更强大,会威胁到两国,所以他们就共同调动人马,将孔子一行围困在野外,想把他们活活困死。

71、这个成语,很多人都误解了!这个成语讲的就是孔子,但并不是说孔子太穷了,三个月都买不起肉吃。

7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73、【译文】:“所谓的温柔,是指脸上的温柔,和善可亲让人放松的原因”

74、【解释】: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75、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76、【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77、在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正赶上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因为他对韶乐情有独钟,所以终日弹琴吟唱,手舞足蹈,如痴如醉,甚至做梦的时候也在唱,吃饭的时候也在想。竟然一连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

78、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

79、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80、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81、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

82、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83、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

84、【译文】:出入都以朋友的关系相称,互相援助,有了疾病相互扶持。

85、二、学而不厌[xuéérbùyàn]

86、孔子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君子即使遭遇困厄,也能镇定自若,坚守正道,毫不动摇;小人一到穷困不堪的时候,就沉不住气,就会放弃原则,胡作非为了。”

87、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88、有关孔子的成语有:见贤思齐,举一反三,巧言令色,有教无类,后生可畏,韦编三绝,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89、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90、【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91、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9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93、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

94、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