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论点论据如下:
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 ——谚语,表明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人更应如此。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
——楹联,比喻父母的恩情如同长江水一样深广,子女难以报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强调孝顺父母是对父母劳动的尊重。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
天地定位,阴阳终始,时序满盈,冬藏夏生,万物化齐,各有所处,因其生者而盈其所好,以此相孝——《周易》,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的道德规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大学》,强调爱和敬是孝的重要表现。
事实论据
子路:
孔子的大弟子,因贫困未能好好供养父母而感慨,孔子劝其尽心侍奉父母,即使清苦也要让父母高兴。
恩格斯:
为了不使母亲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毅然放弃继承权,全心全意照顾母亲。
丁兰:
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其妻对木像不敬,丁兰遂将妻子休弃。
江革:
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因江革孝顺而不忍杀他,后成为孝廉。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科学家,怀橘遗亲,表现出对父母的孝敬。
结论
孝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体现。通过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我们可以看到孝的深刻内涵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古代的传说还是现代的人物事例,都在强调孝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孝道,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传承这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