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小人物——孔乙己的故事。孔乙己是一个酒馆里的酒客,他酷爱唱曲,但因为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低,常常被人取笑。故事中,孔乙己在酒馆里唱曲时,遇到了一个叫做陈癞子的青年,两人开始唱对,孔乙己凭借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才华,最终感动了所有人,赢得了尊重和赞赏。
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他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死要面子,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嘲笑奚落他时,还要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他在长期封建文化教育熏陶中,也和一般士大夫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营生,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
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他的悲惨遭遇和伤痛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眼泪,反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