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清朝末年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他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并署理兵、工、刑、吏部侍郎等职。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组建并统帅湘军,经过多年战斗,最终攻灭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政绩不仅限于军事,他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有深刻影响。他提倡实学,强调勤俭廉劳,反对为官自傲。在官场上,他提倡礼治为先,以忠谋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还倡导中国现代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并安排了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的崛起和成就,使他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齐名。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并被追赠太傅,谥号“文正”。他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先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