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自传中叙述自己所走过的学之路时,包含了以下几种思想感情:
爱国
鲁迅先生始终怀揣着救国的梦想,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多次人生选择,从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到改进矿务铁路学堂,再到日本留学改学医学,最终选择弃医从文,这一系列选择都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
思乡
在异国的求学过程中,鲁迅先生不可避免地会思念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之情贯穿了他的自传,成为他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人麻木的痛惜
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国民的麻木态度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自传中多次表达了对这种现状的愤慨和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
对社会黑暗的愤慨
在自传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那些鬼祟阴鸷、招是生非、摧残孩子的人表示不齿,对所谓的“上流社会”人物也充满了憎恶。
对不被人理解的郁闷
鲁迅先生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误解,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让他感到郁闷和无奈。
对封建束缚的反抗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自传中,描述了自己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他对封建制度的强烈反抗和对自由思想的渴望。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自传中叙述自己的学之路时,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情、对社会的批判、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