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听筝张九龄赏析?

《听筝》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端坐无事之时,突然复发秦筝的情景。她的纤手拨动琴弦,传递出新的意境,繁弦之音仿佛充满了怨情。筝声悠扬,仿佛思绪万千,欲绝还生;掩抑的态势,又显得情感复杂,难以捉摸。最后两句“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则表达了诗人对筝声的深刻感悟:这不仅仅是声音的感动,更是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开篇两句: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诗人以端居无事的状态开篇,突然而然地复发秦筝,营造出一种宁静中带有波澜的氛围。

第二句: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诗人通过“纤指”和“繁弦”两个细节,描绘了女子弹奏筝琴的场景。纤手拨动琴弦,传递出新的意境;繁弦之音则仿佛充满了怨情,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四句: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筝声的悠扬和掩抑。悠扬的筝声仿佛思绪万千,欲绝还生;而掩抑的态势又显得情感复杂,难以捉摸。这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强调筝声虽然美妙,但真正感动人心的并非仅仅是声音本身,而是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的,因此诗人说“人心自不平”。

总的来说,《听筝》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弹奏筝琴的场景和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感悟和对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四句古诗?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