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箸的典故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故事,具体情节如下:
背景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
郦食其劝刘邦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以削弱项羽的力量。
张良的反对
张良坚决反对郦食其的建议,认为分封六国后代会导致分裂割据。
张良利用刘邦吃饭时的筷子,作为道具,帮助刘邦分析形势。
具体操作
张良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边摆弄边分析,从八个方面力驳分封六国后代的危害。
每提出一个理由,张良就摆放一根筷子,形象地说明分封的弊端。
结果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了分封六国的成命。
这一决策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为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后世影响
“留侯借箸”成为典故,用来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后世许多文学作品和诗词中引用此典故,形容智谋和策划。
总结:
留侯箸的典故是张良在楚汉相争时期,利用筷子作为道具,帮助刘邦分析形势并反对郦食其的分封建议,最终成功说服刘邦,避免了分裂割据,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智谋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