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灯的传统说法主要与 东北的满族元宵旧俗相关。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制作蒸面灯,这是一种寓意吉祥如意和祈福辟邪的传统习俗。蒸面灯的制作过程包括将黄豆面捏成油灯状,上端有灯碗,灯身略细,底脚与灯碗口径一致。蒸熟后,揭锅时根据灯碗的干湿和水多少来预测各个月份的寒暖、旱涝。灯取出晾凉变硬后,倒入酥油或麻籽油用棉芯点燃,哪个月份的灯芯较亮,表示当月有喜庆的事。
此外,蒸灯的习俗也与古代的祭祀和祈福活动有关。人们相信点灯可以驱邪避害,带来好运和祝福,而面灯则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象征意义,成为元宵节期间重要的民间手工艺品和节庆物品。
在皖北蒙城地区,蒸灯的习俗也较为流行。到元宵节时,人们会用面做成各种样式的面灯,这些面灯有的可食用。晚上点灯时,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即可点亮。不同人点面灯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先点“属相灯”,人手一盏,相互祝福;再点带座的窝灯,分别放在门旁。
总的来说,蒸灯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