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魏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晋·陶渊明《挽歌诗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唐·李白《临路歌》
“大鹏奋飞兮振动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魏晋·阮籍《咏怀》
“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缤纷。”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论语·泰伯篇》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宝志《十四科头》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李白《拟古十二首》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这些诗句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感悟和态度,体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死亡自然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