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原主。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情景表现:
在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件珍贵的玉器——和氏璧。秦国的国王秦昭王得知后,非常想要得到这块玉,于是写信给赵国的赵王,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非常为难,不知道是否应该答应这个要求。
这时,赵国的政治家蔺相如主动请缨,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进行交换。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后,果然非常喜爱,但并没有按照约定给赵国城池。蔺相如巧妙地利用了秦王的贪心,声称玉上有一小疵点,需要指给秦王看。秦王为了看玉上的瑕疵,便让蔺相如将璧拿回。蔺相如趁机将璧留在了秦国,而自己则带着完整的璧回到了赵国。
通过这个情景,蔺相如不仅成功地保护了赵国和和氏璧,还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这个成语后来就被用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形容人的智勇双全和诚信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