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创作《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的目的是 批判和讽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劳而获、守旧不变的思想倾向。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各国变法图强的时代。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和改革,反对盲目崇拜古人、效法圣人的思想。
在故事中,一个宋国的农夫因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死。这种行为代表了那些妄想不劳而获、死守狭隘经验的人。韩非子通过这个寓言,揭示了这种心态的荒谬性,告诫人们不要心存侥幸,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此外,韩非子还通过这个故事来驳斥那些一味崇拜古人、效法圣人的思想。他认为,那些整天鼓吹尧舜禹汤的人,其实就是冥顽不灵之徒,跟守株待兔的农夫没有区别。韩非子认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礼治已经不符合历史潮流了,应该由法治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韩非子写《守株待兔》是为了批判和讽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劳而获、守旧不变的思想倾向,倡导积极进取、变法图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