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优选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81句】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1、“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2、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3、部分端午节的习俗如下:

4、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5、其次,人们还会赛龙舟,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6、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7、除了上述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会进行放高空的风筝、投壶等独具特色的活动。

8、五彩绳又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9、端午节有多种习俗,其中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10、挂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11、一、端午节的来历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13、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14、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15、首先,人们会包粽子,这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祭祀祖先。

16、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17、端午节源自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传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仰。据传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以抗议当时国家的腐败和不公正。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

18、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以下是我认为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19、悬挂艾草和菖蒲:一些地方会在端午节期间悬挂艾草和菖蒲。这是为了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和健康。人们相信,这些植物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和不祥之气的侵扰。

20、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21、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端午节有很多习俗。

23、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24、总体来说,端午节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习俗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通过这些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2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26、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习俗。

27、赛龙舟: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投江救国和夫子治水救民的故事。龙舟赛和太极拳、武术等传统体育活动一样,是一项中华传统的体育运动。

28、吃粽子:人们在端午节也会吃粽子,这是一种以糯米和各种馅料为主要材料的传统食品。粽子一般用竹叶或者葛叶包裹,蒸煮而成。粽子的形状和口味因地区而异,但通常都有一种甜味或咸味。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当他投江自尽时,人们为了防止鱼虾鳖龟吃他的尸体,就把糯米团裹在竹叶里,扔进江中。

29、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传统的习俗之一。相传屈原自沉后,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就在江中投下粽子,以此来祭奠屈原。

30、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31、一些地方也会有踏青游玩和儿童们打毽子等活动。

32、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33、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

34、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35、饮雄黄酒

36、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雨水多,蝇虫肆虐疫病频发。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在太阳下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材,雄黄可用作解毒剂、杀虫剂,古人用于克制蛇、蝎等百虫。

37、此外,人们还会装饰艾叶,贴艾叶,这是为了驱邪辟瘟,让身体健康。

38、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39、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雄黄酒、打马球等。

40、总之,端午节不仅是一种纪念和缅怀的节日,也是一个庆祝和享受生活的节日。

41、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42、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驱邪驱病,而北方进行祛毒辟邪。

43、系五彩绳

44、原因是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为了纪念他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

45、首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46、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47、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如下:

48、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9、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

50、【参考资料】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端午节?search_id=2olbvlpd1krp4w&prd=search_sug&view_id=34vuv94u23dzi8

51、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悬挂钟馗像、挂艾草菖蒲、戴长命缕、戴香包、饮雄黄酒、采百药防御疾病、斗草、打午时水等等。详细来说,

52、端午节是先民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53、同时,还会挂艾叶和菖蒲,以躲避瘟疫和驱逐邪气。

54、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55、此外,人们也会在端午节吃粽子,因为粽子与屈原有关。

56、一些地方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落水后父亲带着船随后而去找他的故事。

57、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穿五彩线、赛龙舟、洒雄黄酒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8、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

59、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

60、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又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投入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61、一、赛龙舟。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62、在端午节,人们的生活充满着喜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63、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煮粽子,制作粽子的工具、包法也各有不同。台湾的竹筒、闽南的凉粽、江苏的鸳鸯粽、浙江的甜粽、广西的腐乳粽子等品种繁多。

64、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65、二、端午节的习俗

66、龙舟竞渡: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龙舟竞渡。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竞相划桨比赛。这是为了纪念屈原时,渔民们乘龙舟寻找他的遗体,并且为了驱赶江中的鱼龙蛇虫等不祥之物。现在,龙舟竞渡已经成为这个节日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活动之一。

67、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68、端午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69、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70、绑艾叶、薰香袋: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特殊的习俗——蒿草香。人们将艾叶和其他草药绑成束,挂在门口和窗户上,不仅可驱蚊,还可消除煤气等异味。

71、赛龙舟:以划龙舟追忆爱国诗人屈原被贬谷潘江时跳江自尽的故事而兴起。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

7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1

73、此外,不同地区也会有些不同的习俗,比如江南地区的女儿节、浙江地区的抢艾叶、福建地区的送艾、湖南地区的龙舟战役等都是比较独特的端午节习俗。

74、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75、贴粽子:人们会用五颜六色的丝带、红、绿、黄三色的纸条等将粽子装扮得像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等,这样既好看又热闹,又可以增加食欲。

76、习俗主要是吃粽子,挂香包等等。

7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相传屈原含冤投江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屈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楚、越三国,之后人们还在端午节以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78、吃粽子,赛龙舟,采草药,挂艾草,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祭龙,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浸龙舟水,放纸龙,拴五色丝线,做香囊,吃鸡蛋,吃咸鸭蛋,写符念咒,插艾条,悬钟馗像,包粽子,买粽子,挂香囊,折叠荷包,走寨串门,等等等。

79、端午节来源的说法很多,比如纪念屈原等等。

80、二、吃粽子。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81、艾叶和香包:由于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便在端午节期间用艾草来消灾驱瘟,因此,这个时候艾草的芳香在人们心中具有祛病驱邪、保平安的美好寓意。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用艾草制作香囊,放在衣服、被窝等地方,以驱蚊保暖。